协同视角下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21:41
【摘要】: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需要完善的金融大系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与经济改革及其巨大成效相比,我国金融改革起步较晚,金融大系统的结构转型相对滞后。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仍然在我国金融大系统中占据了传统的“独大”地位,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系统仍然远大于依托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系统。尽管诸多商业银行通过改制上市实现了自身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但其传统的存贷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还远没有实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系统创新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有效“对接”,间接融资系统的信贷风险依然积累、沉淀和集中于商业银行,为我国金融大系统埋下隐患。而要真正实现上述趋势型“对接”,完善现代金融大系统内在结构,则资产证券化已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率先在全球最发达的美国现代金融系统应运而生。经过40多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发达金融大系统债券市场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从1992年三亚地产投资券起步,到2005年推出分别由国开行和建设银行作为发起人的具有试点意义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我国资产证券化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成果。但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在推出之后交易清淡、流动性较差,没有体现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应有的高流动性特征。由于流动性严重不足,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面临少人问津的困境。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于2009年起暂停至今。目前,.信贷资产证券产品在国内债券市场上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没有发挥应有的资源配置作用。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结果,是把流动性差的资产“化”为流动性差’的债券,并没有使资产真正有效的“流动”起来。流动性欠缺是制约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如果要把间接融资系统沉淀的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真正“化”为直接融资系统有效流动的债券,这就需要提升我国资产证券化流动性。 实践中提升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需要依托理论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国内研究普遍没有深刻认识到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重要性,没有直接针对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展开系统性研究。同时,国内研究比较分散,呈现只重局部、忽视整体的特点,对于资产证券化这种具有内在协同性的系统金融工程来说,仅有抛开系统协同性的局部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基于系统协同视角的流动性整体研究。资产证券化可以看作一个基于金融资产流动的由发起人、中介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和制度安排部门等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著名理论物理学教授哈肯提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协同形成有序结构或功能行为。在系统协同视角下,资产证券化运作是否顺利取决于其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动,而资产证券化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子系统协同运动的集中体现。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系统协同的新视角,综合运用协同学、系统论和金融学等相关理论,围绕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问题这个研究主题,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做深入探讨: (1)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协同本质研究。在深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基础上,详细论证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深刻揭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协同本质以及加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对于促进资产证券化规模化循环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市场基础、工具创新和风险监管是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三大影响因素,并提出基于系统协同视角的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理论模型,解决如何深刻认识和理解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问题。 (2)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分别深入研究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三大影响因素市场基础、工具创新和风险监管的内涵、组成及其对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作用,指出加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本质要求是每个影响因素的内部协同以及三大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研究了在流动性目标下三大影响因素内部以及之间应当如何协同,解决如何加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问题。 (3)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综合评价研究。根据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尝试构建能综合反映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指标模糊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模型有效,初步探索了综合评价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数学模型。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实现了以下创新: (1)尝试将系统协同理论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研究。基于系统协同视角,本文抓住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内在系统协同性,论证了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的自组织系统,资产支持证券的出现是资产证券化系统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突变,符合协同学研究的非平衡相变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系统协同基本理论对资产证券化流动性进行综合研究。系统协同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运用还不多见,将系统协同理论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研究则更加鲜见,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以往的国内研究相比,本文基于系统协同视角对资产证券化流动性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提出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研究的新视角,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研究的发展引入了新的理论路径。 (2)尝试揭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协同本质。在深刻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基础上,基于系统协同视角论证了资产证券化三个层次流动性的系统性和协同性,阐明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协同本质,研究了系统流动性目标下三个层次流动性内部以及之间应当如何协同。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构建基于系统协同视角的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协同演化模型。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较多,但是关注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研究较少,而明确提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问题并加以系统研究的则更少。本文明确提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问题,并深刻揭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协同本质,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协同演化理论模型,是对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3)尝试构建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综合评价模型。本文抓住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协同本质,研究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的市场基础、工具创新和风险监管三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综合评价模型。如何提高资产证券化实践水平,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系统协同性,既没有综合反映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也没有综合评价这些影响因素的总体作用效果。本文尝试构建的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系统协同综合评价模型,为综合评价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的影响因素总体作用效果提供了一种可兹借鉴的工具。
【图文】:
票据和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标志着资产支撑债券(Asset一hackedSecurities,ABs)的问世,从此资产证券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抵押债权以外的非抵押债权资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遍及租赁、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收账、汽车贷款应收账、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经过40多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己经发展为种类丰富、规模巨大的债券工具。美国资产证券化工具由MBS和ABS两大类组成,规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不论是年发行量还是年未清偿余额均已超越其他债券而稳居美国债券市场首位(见图1一1和图1一2)。如果考察自二次大战以来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结构,如图1一3所示,其债券融资量高于银行贷款量,亦高于股权融资量,美国依托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量远高于依托银行的间接融资量。相比之下,我国非金融企业的银行贷款量远高于股权融资量,,更高于债券融资量,我国依托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量远低于依托银行的间接融资量。这种实实在在的差距,反映了我国金融大系统的内在结构需要转型。
美 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亿美元)))以 以 X)))~~~霎握一喊夯令 令时时间叁参参参叁霎鑫墓夔夔蒸昌蒸妻蒸 蒸 !!!【 【拿 拿豢阵=而蔽顶二=骊丽翻厂下二厨雨冈 冈图1一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Figurel一 3U.S.Non一 FinaneialCorPorateFinaneingStrueture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美联储数据整理制图由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依托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为主,由资本市场目前的股权融资为主转向债券融资为主,这是我国现代金融大系统结构转型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的拓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674942
【图文】:
票据和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标志着资产支撑债券(Asset一hackedSecurities,ABs)的问世,从此资产证券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抵押债权以外的非抵押债权资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遍及租赁、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收账、汽车贷款应收账、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经过40多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己经发展为种类丰富、规模巨大的债券工具。美国资产证券化工具由MBS和ABS两大类组成,规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不论是年发行量还是年未清偿余额均已超越其他债券而稳居美国债券市场首位(见图1一1和图1一2)。如果考察自二次大战以来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结构,如图1一3所示,其债券融资量高于银行贷款量,亦高于股权融资量,美国依托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量远高于依托银行的间接融资量。相比之下,我国非金融企业的银行贷款量远高于股权融资量,,更高于债券融资量,我国依托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量远低于依托银行的间接融资量。这种实实在在的差距,反映了我国金融大系统的内在结构需要转型。
美 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亿美元)))以 以 X)))~~~霎握一喊夯令 令时时间叁参参参叁霎鑫墓夔夔蒸昌蒸妻蒸 蒸 !!!【 【拿 拿豢阵=而蔽顶二=骊丽翻厂下二厨雨冈 冈图1一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Figurel一 3U.S.Non一 FinaneialCorPorateFinaneingStrueture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美联储数据整理制图由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依托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为主,由资本市场目前的股权融资为主转向债券融资为主,这是我国现代金融大系统结构转型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的拓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春光;陈伟;;系统论下区域图书馆联盟特征分析及动力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雪;科技资源商务转化机制及其效率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栋;中国陆海经济协同仿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4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7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