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区域金融深化对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22:02
【摘要】:在放宽金融业准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企业进军金融市场的现象,除了常见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产融结合这种资本运作方法也越来越普遍。目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越发开放,政府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持鼓励态度,金融机构为了扩大规模吸纳实体企业资本,实体企业为了获取金融领域高额利润持股金融机构,产融结合进一步深化。从2006年一直到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规模增速较快,产融结合型企业呈爆发式增长;自2015年之后,因为国家政府出台监管政策,对产融结合的投资比例进行限制,产融结合上市公司数量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有上升趋势,尤其是上市公司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在政策鼓励下得以进一步发展。由于这些金融机构未在A股上市,经营及盈利状况并不清晰,产融结合存在很大的不透明性,由此产生的关联交易风险极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在产融结合形成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防范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对上市公司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金融环境发展对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影响,金融深化是否影响了企业的产融结合决策,对产融结合程度是否也存在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产融结合是否实施的问题上,金融深化由于能够缓解区域融资约束,能够降低企业产融结合的动机;企业个体特征之内控质量、企业规模和CEO金融背景对区域金融深化具有调节效应,区域金融深化降低产融结合的动机在内控机制不完善、企业规模较小、CEO不具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表现得更显著。基于此结论,我国应加快金融深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这类企业,进而降低企业产融结合的风险。在实施了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样本中发现,区域金融深化的提升能够促进产融结合程度的加深,进而提高企业产融结合的投资效率。企业内控质量和企业规模对区域金融深化的作用存在调节效应,而CEO金融背景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还显示小规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民营企业更可能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这个结论提示我国应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产融结合行为监管。本文对我国产融结合形成条件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补充,丰富了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也探索了区域金融深化对产融结合的影响路径,尝试构建了金融环境对产融结合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金融深化这个外部环境,探讨了金融深化对企业产融结合发生可能性、产融结合程度的影响,以及企业个体特征对区域金融深化的调节效应。通过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样本进行研究,有助于政府更好地监管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行为,为金融深化改革提供了企业层面的支持,也为上市公司进行产融结合决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借鉴。
【图文】:

框架图,论文研究,思路,框架


第一章 绪论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问题:1、区域环境发展是否影响企业产融结合,是如何影响的?2、企业个体特征是否在其中起调节效应?相关概念界定区域金融深化相关文献回顾产融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内部控制质量、企业规模、CEO信息不对称理论区域金融深化对产融

直方图,安慰剂,p值,直方图


图 4-1 安慰剂检验 FIR 后的回归 p 值直方图4.8 本章小结基于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假设的提出,本章构建了实证研究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定义和统计性描述,通过对模型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共线性诊断等处理后,,对产融结合发生可能性的模型进行了 Probit 回归,对产融结合程度的模型进行了最小二乘法(OLS)回归,通过对实证回归结果进行分析,进而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在产融结合发生可能性的研究上,地区金融深化程度存在显著的负影响,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企业规模以及 CEO 金融背景对产融结合发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本文还发现企业内控质量、企业规模和 CEO 是否具有金融背景对区域金融深化存在调节效应,区域金融深化的负向影响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小规模企业以及不具有金融背景 CEO 的企业中更显著。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深入研究了这几个因素对产融结合程度的影响,实证回归结果发现区域金融化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F2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棕伟;顾伟忠;;关于区域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及其防范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年08期

2 齐兰;文根第;;中国式金融分权与区域金融部门债务效率[J];财经科学;2019年05期

3 瞿小丰;;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23期

4 ;《区域金融研究》在线投稿平台开通启事[J];区域金融研究;2019年06期

5 陆岷峰;周军煜;;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9年08期

6 李岩柏;赵卫;朱友明;;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市场情绪对区域金融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9年02期

7 曾泓瑞;;试析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现状与展望[J];时代金融;2018年03期

8 王波;;山西区域金融风险基本判断及应对策略[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01期

9 哈思旦尔;;“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区域金融融合研究[J];新经济;2016年33期

10 胡志强;;基于金融结构变迁视角的区域金融风险测度——以安徽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潘功胜;;“自下而上”的区域金融改革探索与经验[A];《IMI研究动态》2015年合辑[C];2015年

2 李林;;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梁锐;王皓;;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相关性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宁宇新;薛芬;;区域金融风险与地方政府负债联动监管体制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5 解春苓;;河北省金融结构与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6 ;千帆竞逐:企业对外投资动态[A];察哈尔报告——“一带一路”研究动态(2017)[C];2017年

7 陈高;;空间计量视角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8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中国与南非签署300亿元双边本币互换协议[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李林鸾;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总体进展顺利[N];中国保险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刘琪;区域金融改革“样本”丰富 为全局性改革提供有益借鉴[N];证券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刘琪;深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N];证券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刘诗萌;国务院部署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N];中国产经新闻;2019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梁文艳;区域金融改革“新蓝图”绘制[N];中国产经新闻;2019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求实效抓落实 深入推进区域金融改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年

7 记者 杜川;区域金融改革提速 既要“先行先试”,也要“有进有退”[N];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温源;区域金融改革“探路”[N];光明日报;2019年

9 记者 汪子旭;政策加码 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加速推进[N];经济参考报;2019年

10 记者 汪子旭 张莫;区域金融改革绘制新蓝图[N];经济参考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麦勇;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区域金融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赵晓力;中国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申俊华;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军;区域金融产业资本聚集差距问题及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孙玲;区域金融差异内在形成机制和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命;基于风险传导的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蒋瑞波;中国区域金融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志豪;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江西省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李忠田;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山东省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3 方红英;区域金融深化对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赵真真;区域金融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5 杨艳春;合肥都市圈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年

6 苏畅;地方性政府债务、金融杠杆率和区域金融风险[D];安徽财经大学;2019年

7 刘爱红;基于宏观资产负债表的山西省区域金融风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

8 陈W

本文编号:2682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82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