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8:01
【摘要】: 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这一功能得以发挥依赖于不断发生的股票价格波动,因此股票市场的波动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虽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靠股票价格波动来体现,但是只有适度的波动才能使资源有效的配置。股市波动是股票市场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股市运行的理想状态不是要消除波动,而是要实现适度波动。适度的波动性强调的是股票价格的波动不宜过于频繁,波动幅度不宜过大。股指波动的趋势应该基本上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能体现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同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公司价值变动、投资者理念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等诸多因素也会从股指的适度波动反映出来。 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而言,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中国经济、金融体制转轨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市场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释放,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股票市场还很不成熟,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现象明显。因此要使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减少损失,保持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基本目的是研究引起我国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 本文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为: 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内容安排和结构体系。 第2章中国股市发展及其波动的特征。梳理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和股票市场发展状况,并通过对股市波动的特征分析,解释和说明我国股票波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为之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做铺垫。 第3章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本章首先对所采用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 VAR)方法和研究流程进行了介绍,对文章中选用的工业增加值等宏观经济变量和股票价格行为的代理指标给出了详细释义,然后,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长期回报的影响程度、冲击的持续性以及对股市回报的解释能力,并与国外的研究结论做了比较。 第4章投资者行为与股市波动。本章首先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投资者行为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De Bondt Thaler的经典实证方法采用最新的全样本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过度反应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形成期过度反应程度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5章政策效应与股市波动。本章试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全面地测度和评价政策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寻求和认识政策事件对股市波动风险影响的特征和规律。与大多数研究有所不同的是,本章首先利用统计数据,比较各个时期政策因素引起的异常波动情况,其次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政策因素影响我国股市波动的特征。 第6章中国股市波动的制度因素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股市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并与成熟股票市场进行比较,分析我国股市运行的制度缺陷及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 第7章本文的主要总结与政策建议。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的观点和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使用最近十五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了横向及纵向的比较分析。以我国股市走势与GDP走势的横向比较,不难发现我国股市波动的特征——我国股市的走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走势趋同性并不强。并且相较于走势平稳的GDP来说,股市震荡幅度过大。对不同时期我国股市自身状况进行纵向比较,就会发现我国政府行为对股市的波动存在重大影响,往往在相关重大政策出台前后,股市会产生剧烈的振动。这一系列统计分析揭示出我国股市波动过于频繁和剧烈的状况。由于股市波动的剧烈性会导致投资者们的短视行为和羊群效应,这些又对股市波动的频繁与剧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对宏观经济变量、投资者行为,政策效应与股市的波动进行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目前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动对股市变动影响并不显著,并存在脱节甚至背离的现象;(2)我国的投资者普遍受到心理认知偏差的影响。证券市场确实存在过度反应,且国情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如在短期内的过度反应没有中长期的明显,可能并不是因为赢家组合超涨的股票没有出现反向修正,而是由于输家组合中的股票由于其自身绩效问题,所以其走势在短期内依然受影响;(3)我国股票市场对国家政策极为敏感,政策的变动会引起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但是随着股市对政策事件引起的过度波动逐渐趋缓,政策事件对市场总体趋势的影响也随之减弱。 3、从制度层面来研究制度因素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得出我国强制性制度变迁在为我国股市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制度上的缺陷的结论,并以股权分置和信息披露机制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制度缺陷带来的波动性影响。 本文的主要不足: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目前依然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引起股市过度波动的因素,特别是政策和制度性因素对股市的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和检验。另外,本文的研究借助了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从投资者个体的认知偏差到群体的“羊群效应”的传导途径研究还不够,还需以后继续学习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2.5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雪;;我国创业板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12年06期

2 黄振新;;中国股市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向东;通货膨胀对家庭财富持有形式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茜娜;我国股票与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波动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徐誉U,

本文编号:2685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85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