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分析与套利运用

发布时间:2020-06-02 11:35
【摘要】: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是著名的金融异象之一,几十年来,国内外金融学者一直试图从各个不同视角去分析和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解释被广为接受。中国自从1998年推出封闭式基金以来,中国封闭式基金也存在折价的困扰,且其折价的幅度和波动率均远大于国外平均水平,国内学者也给出了多样的解释,但是同样存在解释不完全的难题。 首先,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噪声交易理论出发来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本文首先建立理论模型,把投资者分为理性投资者和噪声交易者,理性投资者投资封闭式基金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其投资组合的风险,还有额外的风险,该额外风险主要是由于噪声交易产生的,由于增加了由噪声交易产生的额外风险,那么理性投资者需要更高的报酬来补偿风险,从而导致封闭式基金折价。随后本文创新地采用封闭式基金的周振幅为噪声交易的替代指标来实证检验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因为周振幅能直接的反映出封闭式基金价格的波动程度,采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与噪声交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与周振幅呈负相关,即表明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主要受到噪声交易的影响。 其次,由于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主要受到噪声交易影响,那么理性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对受噪声交易影响折价幅度较大的封闭式基金进行套利。随着我国正式推出股指期货,这将是一个很好的风险对冲工具,可以改变封闭式基金过去只能“先买后卖”的投资模式,股指期货的推出势必将吸引大批资金对封闭式基金折价进行套利从而使封闭式基金折价水平趋于回归正常水平。本文从组合投资理论出发,分别从静态套利模型和动态套利模型选择最优套利比率,然后采用数据模拟的方法,对参与套利与未参与套利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股指期货对封闭式基金折价进行套利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最后,在分析和总结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的预警机制建设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在完善股指期货对封闭式基金进行套利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图文】:

封闭式基金,相关系数,噪声交易


3.2.2 封闭式基金折价相关性分析如果封闭式基金存在噪声交易,那么噪声交易会影响我国所有封闭式基金价,而不是单单影响某支封闭式基金,所有封闭式基金折价应该存在高度的性,也称联动性,,相关性检验的目的正是为了验证噪声交易对所有封闭式基价的影响,如果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存在高度的相关性,那么验证存在噪声,否则不存在噪声交易。26 支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折价的相关系数共 325 个,对该 325 个相关系数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 3.1 和如图 3.1。表 3.1 封闭式基金折价相关系数统计系数 70%以下 70%-80% 80%-85% 85%-90% 90%-95% 95%以上个数 1 5 27 37 143 112所占比 0.30% 1.54% 8.30% 11.38% 44% 34.46%(数据来源:万得数据库)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宇;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再创新高——回复收益率进一步提升[J];证券导刊;2004年29期

2 余峰,罗祥立;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套利机制[J];铜陵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赵俊;投资者情绪、投资理念与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4 朱峗;;基金进入“静默”期[J];证券导刊;2008年30期

5 黄新建;敬旭;;封闭式基金折价因素研究综述[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6 张勇跃;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分析[J];经济师;2004年02期

7 罗洪浪,王浣尘;封闭式基金的市场流动性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4年02期

8 陆正华;陈姗姗;;非理性因素对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的解释[J];金融经济;2007年06期

9 蒋薇薇;;我国投资基金“封转开”风险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陈亭;;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实证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才斌;赵勇;;封闭式基金中长期业绩评价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刚;董雨;张伟;;我国封闭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价与折价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陆文山;卢文道;;证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4 刘志伟;雷秋惠;王未卿;刘鹤;;关于开放式基金的思考[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王性玉;田建强;;基于面板数据的基金管理费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福胜;周文娟;王摄琰;;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效率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张腾文;;权证运用对封闭式基金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子兰;;养老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股市问题探讨[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9 郭晓;杨乃定;董铁牛;姜继娇;;基于EGARCH模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二章 开放式基金运作理论[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证资讯 徐 辉;基金板块悄然转强[N];证券日报;2003年

2 海通证券 娄静 单开佳;做空机制与分红预期将是新动力[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招商证券 王丹妮;短期基金折价率风险补偿仍具吸引力[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新封闭式基金课题研究小组;封闭式基金折价之惑[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娄静 单开佳;台湾QFII:1/5成本获1/3收益[N];证券时报;2005年

6 招商证券 王丹妮 罗业华;增持大盘蓝筹股配置较多的偏股型基金[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王 擎;破解“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N];证券日报;2005年

8 申银万国 朱峗;四季度是布局封基的最佳时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王 擎;基金管理能力与封闭式基金的定价[N];证券日报;2005年

10 太平洋证券研发部 张伟明;折价潮惊现套利“英雄”[N];证券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松;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静;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周春阳;风险承受者视角下的下边风险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傅东升;我国封闭式基金波动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黄大海;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党伟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与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徐静;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欧明刚;基金治理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冯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成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李干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鹏;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陈蔚武;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差异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高力;我国封闭基金折价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肖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陆靖昶;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杨成元;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解释[D];兰州大学;2009年

7 杨琦;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张玉;流动性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牛强;中国封闭式基金持股偏好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懋雄;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3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93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