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当前我国地方公债发行与管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14:5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方公共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尽管我国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预算赤字和提供担保,但在地方财政收支紧张的形势下,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政府举债行为与隐性负债,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须为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及债务管理寻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2009年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而随着地方公债进入发行实施阶段,多只地方债均出现上市首日“破发”与“交易清淡”的现象,且债券资金因未能集中落实到新增的中央投资项目上,造成了部分中央投资项目的地方配套投资到位率低,地方公债的资金使用效率存在问题。因此,对当前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与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尤显重要。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公债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重点考察了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模式,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针对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背景、时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通过明确指导原则、完善制度框架以及加强风险管理作为完善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政策建议,对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图文】:

支出比,比重,财权,地方政府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即地方政府没有举债权。而多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明晰、财政收支责任不对称,财权集中的同时事权下移,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支出的比重不断加大(见图3一2)。扮扮介三拼二于 于 VVV、/\、一一 一 地 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收入的比重重 一一地方财政收入占个国收入的比重一地方财政妇妇占个国省出的比重重图3一2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与支出比重对比地方财政的严重不平衡与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完善有关,因未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越是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程度也越严重,大量不合理的支出任务导致地方财政收不抵支。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需要对其财权、财力给予法律与制度上的保证,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财政实体。那么,当地方税收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的财政需要时,允许其适当发行地方公债,为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公共品筹集资金,可以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能力、保证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实体地位,有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此外,地方政府的财力充裕程度和财权灵活程度会直接影响着中央财政的收支平衡,允许地方政府适度发行公债,也可避免中央政府面临的较大财政压力。同时

比重,土地出让,地方政府,政府基金


22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88… …~一。地出让金/地方财政收入… …图3一 42001一2008年土地出让金,ll’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但随着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将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政府基金预算管理,这一系列管理举措相对规范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房价过高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交易低迷,作为城市建设地方政府投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出让净收益也面临缩水的危险,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规模的萎缩从土地相关税收的征缴情况间接得到了反映。2008年8月,与土地相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等3个地方税种的收入总计为83.02亿元,同比增长41.6%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英杰;;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外部环境考察[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袁兰兰,赵勇,李霞;对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探讨[J];财经科学;1998年S1期

3 王光宇;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问题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4 靳晓黎,郑志荣;论地方政府举债——由财政政策两难困境引发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3年01期

5 时炜;王大树;;地方政府债券的经济影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6 张强,陈纪瑜;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政府投融资制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5年05期

7 王雍君;政府财政绩效与金融市场约束[J];财贸经济;2001年10期

8 刘华,余维彬,张云峰;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思考[J];财贸经济;2003年02期

9 李木子;;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融资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5年07期

10 《地方公债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课题组;发行省级地方政府公债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1999年11期



本文编号:2694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94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5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