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惯性效应及择时交易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21:38
【摘要】: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而资本市场价格变化是否与市场上的信息有关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问题。随机游走理论指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游走的过程,即无规律可循,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观点。然而,现实市场中股票价格变动却出现了种种难以用有效市场假说解释的“异象”。随后有学者提出了分形与混沌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等以解释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种种“异象”,充实了资本市场行为理论的框架。既然理论及实际两个方面都有证据表明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及学者开始探究其中规律,并试图利用这种规律在股票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技术分析就是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技术分析的特点在于其利用历史数据结合数学等方法对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移动平均就是一种较为简单及有效的技术分析手段。本文基于移动平均规则设计了对应的择时交易策略,即根据前一天移动平均价格与股票价格大小的比较,选择买入股票资产或者无风险资产。在对移动平均规则进行初步检验后,本文发现所选用的择时交易策略能在熊市期间能有效规避下跌风险,而该择时交易策略在牛市中的成绩则不如买入并持有策略。总结来说,择时交易策略虽然在牛市表现一般,但纵观整个历史区间,择时交易策略有着超过买入并持有策略的优异表现,同时也证实了移动平均规则适用于我国股票市场。在实证研究部分中,本文通过对不同滞后期数的移动平均规则进行比较后发现:3期及10期移动平均线在统计指标方面表现较好,但结合实际情况考虑,3期移动平均线的高换手率带来的较高交易成本及专业程度的要求,限制了其在现实中应用的可能性。而同时,10期移动平均线在股票价格波动较大时能做到较好地追踪股价变化趋势。综合两方面考虑,本文认为10期移动平均规则最具适用性。随后,选取波动率、换手率、规模及股权结构等微观特征后对样本数据进行排序分组,在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择时交易策略在所有分组中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基准策略,说明移动平均规则能较好地追踪我国股票市场趋势,即我国股市表现出了惯性效应的特征;此外,移动平均规则在高波动率、小规模、低换手率及股权集中度较低的股票组合中拥有更强的趋势追踪能力及市场择时能力。本文的实证结果也对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提供如下启示:移动平均规则作为技术分析的一种经典方法,在我国股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尤其在规避极端下跌风险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故而认为移动平均规则完全没有效率的观点有失偏颇;移动平均规则的滞后期数并不是规定不变的,不同的时期及不同的股票样本的投资组合适用于不同期数的移动平均规则,这需要通过针对历史数据的检验确定;择时交易策略针对不同特征的股票具有不同的盈利能力,故而在确定投资组合时应该对股票的微观特征进行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佐
本文编号:2745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4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