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融资融券对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3:45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上融资融券业务对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由于考虑到目前我国的融资融券主要是以融资交易为主,融券交易相对融资交易微乎其微,故本文选取了融资买入额为切入点,以其代表我国目前的融资融券业务现状,同时,为了屏蔽标的证券个股市值大小的影响以及考虑到数据的平稳性,本文对融资买入额进行了变通,以相对融资买入额的增量作为研究变量,研究其与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的融资融券业务对标的证券的超额收益率有无影响?影响有多大?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否能从现有的关系中找到某些规律,给投资者提供参考? 在数据选取方面,本文选取了我国融资融业务爆发后的一段数据,该数据从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9月16日共148个交易日的数据,之所以选择此阶段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二:一是该阶段数据是融资融券业务爆发之后的数据,相对之前的研究数据,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二是此阶段是标的证券扩容至500只股票与700只股票之间的数据,这个阶段相比以前90只、278只的标的证券而言,标的证券数量增多,占据A股市值的比例较高,样本量更大,而且样本整齐,不仅便于研究,而且可以使研究更严谨。 样本方面,本文选取了沪市284只标的股票、深市193只标的股票共计477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沪深两市的股票在标的证券数量、个股市值、公司结构、成长性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对这两个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在获得各自市场内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与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外,还可能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沪深这两者市场上是否有所不同。 实证方面,本文对沪市、深市两个市场分别做了实证研究。针对每一个市场,本文均对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个股超额收益率这两个变量进行了正反两次的实证分析,以考察他们彼此对对方的影响关系。针对沪市284只、深市193只股票,每只股票148个数据,本文在面板数据下构建了回归模型,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似然比检验确定了回归方程的模型,然后估计回归方程。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沪市个股超额收益率和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存在相互影响,且该影响均是正向的固定关系;而在深市的研究结果中得出,个股超额收益对融资买额增量的影响也存在固定且稳定正比例关系,但是反过来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对个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却表现为随机效应。第二,个股超额收益率对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的影响为正,且影响系数较大。而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对个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为正,但影响系数较小。第三,个股超额收益率和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这两个变量都存在自回归和滞后项的影响,他们不仅受到这两个变量当期数据的影响,还受到这两个变量多期滞后项的影响。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可以作为一个选股指标,即在挖掘投资股票时,可以根据标的证券的每日相对买入额增量的持续增长情况进行选股,也就是说,如果某个股的相对买入额增量连续几天持续快速上涨,则该股票股价上涨的概率较大,获取超额收益率的机会就较高。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研究角度较新:国内很多学者关于融资融券研究多集中于融资融券对整个市场影响的研究,比如对市场波动性、流动性的研究,对标的证券的研究较少,少量的研究也是集中于研究融资融券对标的证券流动性、波动性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角度首次触及到微观领域,对标的证券的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与个股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是选取的数据较好:本文采用的数据是融资融券业务的最新数据,重要的选取的是融资融券业务爆发后的数据,此数据相对业务开启之初时的数据更具有研究价值,所得的研究结论可能更会有效、更明显。不仅如此,本文选取了该阶段沪市284只、深市193只共计477只标的股票的交易数据进行研究,样本量大,更具有研究意义。此外,本文所用选的融资标的剔除了ETF基金,该处理方式可以使研究更严谨。 三是研究价值较大:本文首次通过对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与个股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既往数据中得出某种结论或找到某种规律,进而可以帮助投资者挖掘投资机会或者给予投资参考,因此该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还具有实用价值。 四是模型方面: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相对于以往的时间序列数据而言具有更丰富的信息,能从众多个股的数据中得出在时间和个体方面的规律性,从横向和纵向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面板数据回归中,本文采用的是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双向回归,并考虑了滞后项的影响。 本文可能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本文研究融资融券业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融资融券现状是以融资为主,融券规模较小,相对融资规模而言微乎其微,故本文仅选取了融资买入额作为研究指标去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对标的股票的影响,可能会稍微影响实证结果的精度。随着以后融券业务的发展及融券规模的壮大,研究指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后续的研究需要考虑融券交易的影响。 二是由于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较晚,本文所选取的时间是融资融券业务爆发后的大约9个月的交易数据,即从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9月13日,相对而言该数据周期稍短,不能把长期内的时间因素考虑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结论的精度。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进展,可以选取一段较长时期的数据,把经济结构或者政策的变化纳入模型,同时把融券交易额考虑进去,重新考量相对的融资买入额与融券卖出额之间的差值与个股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三是由于研究篇幅、精力、作者学时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所做的相关研究可能不够细致,本文的研究仅仅把沪深两市分开研究,没有作进一步的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根据相关影响进行行业分类研究,按市值规模进行研究等等,因为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才能为投资者提出更具有指导性的参考。 因此,如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本文作者以后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改进和钻研的事情。 本文的架构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分析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陈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融资融券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综述及分析。 第三章是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理论概述,并对我国目前的融资融券业务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首先介绍了融资融券的含义、融资融券的特点和功能。然后介绍了我国沪深两市融资融券的交易现状、发展现状。 第四章是对本文实证部分所用到的研究模型进行了理论阐述。 第五章是实证部分,研究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与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由于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标的在市值规模、公司结构及成长性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本文把两个市场分开研究,即分别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的融资融券交易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研究相对融资买入额增量与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Panel-Data进行了回归分析,分两次考察了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和似然比检验确定回归模型,然后建立回归方程,并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规划和安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廖士光;张宗新;;新兴市场引入卖空机制对股市的冲击效应——来自香港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2 王e

本文编号:2746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46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