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次新股选股模型的结构及交易策略设计

发布时间:2020-07-08 06:10
【摘要】:次新股板块行情的火爆是新股制度红利的诠释,我国对次新股的炒作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亮点频频。次新股普遍定义为刚上市不久的股票,延续了新股的稀缺性,大多数新股募集资金规模不大,有一定的资本扩张潜力,上市时间较短也不存在解禁股抛售的问题,市场预期很高。因此,次新股投资价值较为多样化,时常能够吸引人气资金的关注。站在实用性的角度上而言,为了让投资者更好的熟悉次新股并捕捉投资的机会,本文将主要运用多因子模型分析,尝试使用数量化方法解释次新股的部分涨跌因素,并以此设计相应的交易策略。本文首先选择Wind次新股指数作为对象,实证分析过往几年次新股指数以及板块特点,比较该指数与沪深300指数阶段性强弱的原因。随后,运用多因子模型分析次新股板块并建立选股方法,并最终落实到交易策略的设计。在因子的研究方面,本文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过去很多关于多因子方向的研究,仅仅考虑排序或者收益因素,但是对因子本身的调整不够细致,本文则进一步对因子进行市值中性化以及行业中性化的方法,从而剥离市值与行业因素对因子的扰动,再运用RANK_IC方法获取因子的回溯性测试表现。经过8大类30个因子的初步筛选后,初步保留9个因子,再结合相关性的检验对共线性较高的因子予以剔除,最终选取5个因子:流通市值、净资产收益率、每股资本公积、5日相对累积涨幅以及5日换手率。以此按等权加权进行排序的方法,构建次新股五因子选股方法。策略设计方面,根据五因子选股方法的表现,再添加了一些细节设置模拟真实交易结果,并进一步研究择时方法是否增强测试表现。从结果看,次新股五因子结合创业板指数20日均线择时,并加入市场风格因子后,回溯性测试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投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
【图文】:

框架结构,论文,框架结构


士学位论文市公司相关财务、行情数据,并通过Excel、EView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逡逑使比较框架内的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逡逑框架方面,本文首先选择Wind次新股指数作为对象,实证分析过往几年的次逡逑以及板块波动的特点,并比较该次新股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阶段性强弱原逡逑,建立因子模型,研究次新股板块具体品种收益来源,并通过统计方法,筛逡逑性较高的选股因子。最后,在建立多因子分析选股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具体逡逑易策略,希望能为投资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逡逑

轨道,电子,噪声,涨停


图3-2代表品种:中科信息逡逑第二类,是大多数次新股的实际情况,即在新股上市并且首个涨停打开出现巨量换逡逑手之后,经过小幅的惯性上涨,就会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周期,随后再行进入上逡逑“”

电子,涨停,交易策略,惯性


逦次新股理论分析研究及交易策略设计逡逑■■■逡逑■逡逑图3-2代表品种:中科信息逡逑第二类,是大多数次新股的实际情况,即在新股上市并且首个涨停打开出现巨量换逡逑手之后,经过小幅的惯性上涨,就会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周期,随后再行进入上逡逑行轨道甚至再次创出新高。经过初期“交易噪声”的释放,市场的初期博弈偏好降低,逡逑逐步稳定。逡逑图3-3代表品种:江丰电子逡逑17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史永东;田渊博;马姜琼;钟俊华;;多因子模型下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影响研究[J];投资研究;2015年05期

2 田利辉;王冠英;;我国股票定价五因素模型:交易量如何影响股票收益率?[J];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3 王永锋;胡昌生;;交易偏好、公司特征与股票收益——基于我国个体投资者交易数据的实证检验[J];投资研究;2013年01期

4 王茵田;朱英姿;;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溢价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5 宿成建;;中国证券多因素及三因素定价模型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超;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彩婷;投资者情绪和公司特征对股票组合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2 王昭栋;多因子选股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3 江方敏;基于多因子量化模型的A股投资组合选股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蒋士杰;中国股市行业动量效应及其投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刘毅;因子选股模型在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王小龙;多因子定价模型理论及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检验[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6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46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