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AH股交叉市场股价跳跃检验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3:32
【摘要】:针对于市场价格跳跃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无论是内地市场还是香港市场常伴有频繁的大幅的涨跌,价格跳跃行为十分普遍,且交叉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场存在共同跳跃的现象。当内地和香港市场在共同跳跃的发生时间上产生差异时,说明存在信息接收效率上的不一致,或存在着私有信息的情况,波动溢出效应也随之产生。在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使用传统的参数方法容易使模型设定不正确,并存在计算繁琐等问题,限制了参数方法在研究上的准确性。本文采用非参数跳跃检测方法判定并研究了中国A+H交叉上市公司中的内地市场在股灾期间以及之后的平稳期区间下的价格跳跃行为以及A股市场和H股市场在2016年2月20日到2018年2月20日期间内的价格跳跃行为,通过两市场共同跳跃的情况为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奠定基础。构建HAR-RV-CJ波动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加入另一市场的连续性波动改进其模型以研究交叉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通过5分钟高频数据可以针对日内的价格跳跃行为进行判定和分析,并采用具有稳定性的修正的Z(med)统计量和修正后的ADS跳跃检测方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噪声的影响,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通过A+H交叉市场2015年6月25日到2018年2月20日的5分钟高频数据的实证分析,在1%显著性水平下,结果显示,股灾期间的已实现波动率方差、离散跳跃方差、跳跃次数和跳跃比例都大于其后的稳定期间,且连续性波动比跳跃波动对预测未来总波动率的贡献和强度都更大;大多数H股市场的价格跳跃次数和跳跃比例都大于其A股市场,H股市场波动表现地比A股市场更加剧烈;已实现波动率、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都具有聚集性,市场波动具有正反馈的效应,已实现波动率和连续跳跃具有长记忆性和可预测性,但离散性跳跃的相关性较弱;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之间的波动率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两个市场间的波动为双向流动,两地的信息传递主要是从H股市场流向A股市场,且H股市场的连续性波动对两个市场的波动冲击更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
【图文】:

收益率序列,收益率序列,公司,样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之后来进行价格跳跃行为的差异的研究。累计每家公司 659 个交易天数,5 分钟高频数据为 31,632 个数据,累计 1,897,920 个分钟数据。由于当前港股的 5 分钟交易数据获取的限制,对于股灾及之后期间的跳跃行为判定和比较,本文只选取交叉上市公司里的 A 股数据。从 55 家公司中随机抽样选取 2 家公司,图 3-1 展示了两家公司 A 股市场(600011.SH, 600027.SH)的价格时间序列和分钟收益变化趋势图。从图 3-1 中可以看出个股在股灾期间价格暴跌,涨跌幅和波动率明显增大,而在后期则平稳许多,进入了平稳状态。从两只个股的分钟收益同样可以看出,收益率均围着 0 上下波动,跳跃明显存在,且在前期的股灾期间收益率波动十分剧烈,存在很多大于 5%的波动,后期的平稳期间剧烈的收益率波动降低,多幅度为 2%的波动。

收益率序列,收益率序列,样本,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市场共有的交易时间,故每家公司约有 22560 个数据 5 分钟高频数据,累计约1240800 个分钟数据。该样本时间数据应用于 A 股市场和 H 股市场价格的已实现波动率、连续波动、离散跳跃、跳跃比例、跳跃贡献,以及对 A+H 的共同跳跃情况分析,以及下一章 A+H 交叉市场波动率预测建模和波动溢出效应分析。下图 3-2 为样本股票在 A 股市场和 H 股市场的分钟价格和收益率时间序列。从图 3-2 中可以看出,该样本公司在两个公司的价格走势相似但不一致,故可初步推断出两个市场间存在着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不同或存在接受信息不同的情况,可以认为两个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序列,检验统计量,估计值,市场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描述性统计图表可知,Z(med)检验统计量均值大于零,并不完全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峰度稍微大于零,表明检验统计量具有尖峰特性;但陈声利(2018)[54]经研究表明,Z(med)在修正的 ADS 跳跃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后,在噪声纠偏的检验中具有合理性和稳定性。所以本文采用式(2-8)所计算的 Z(med)为检验跳跃的检验统计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锋;魏宇;黄登仕;张鹏云;;基于跳跃和符号跳跃变差的HAR-RV预测模型及其MCS检验[J];系统管理学报;2015年05期

2 唐勇;林欣;;考虑共同跳跃的波动建模:基于高频数据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08期

3 吴恒煜;夏泽安;聂富强;;引入跳跃和结构转换的中国股市已实现波动率预测研究:基于拓展的HAR-RV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年06期

4 孙会兵;;H股回归对A股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4年14期

5 孙洁;;考虑跳跃和隔夜波动的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建模与预测[J];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06期

6 唐勇;张伯新;;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股市跳跃特征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05期

7 陈强;郑旭;潘志远;;中国股市跳跃行为与股指期货定价表现的实证分析[J];投资研究;2013年06期

8 胡志军;沈根祥;;中国股市资产的价格跳跃行为——基于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的高频数据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9 赵华;;中国股市的跳跃性与杠杆效应——基于已实现极差方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10 唐勇;;金融资产跳跃检验方法实证比较[J];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声利;股指期货波动性及尾部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3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03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