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20:05
   近年来,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传统行业升级、新兴行业资源整合等大背景下,并购规模井喷式增长,并购产生的高溢价问题也日益受学者们的关注。同时,在现代股权结构中,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的分离使得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但是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股权较为集中使得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超过所持有的现金流权,从而导致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不仅能够拥有所有股东共享的收益,还可以获取少数股东不能拥有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因此,在股权转让交易中,控制权的交易价格一般比普通股权高,从而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产生了溢价。目前,公司治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控制权转移交易中的高溢价问题,合理度量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水平,探讨其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不仅能有效控制在控制权转移交易中的高溢价问题,而且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还可以丰富公司治理理论。基于对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本文以2009年至2018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25起股权协议转让为样本,以大宗股权交易溢价度量模型为基础修正每股市价的时间窗口,度量出样本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平均水平为14.38%,低于2008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水平值,但是明显高于西方国家溢价水平。本文重点从公司治理角度入手,分析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内部控制质量、外部审计质量以及股权转让比例对控制权溢价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控制权溢价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股权转让比例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当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越高、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会比例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股权转让比例越大,其控制权溢价越低,从而越能够有效抑制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高溢价问题。第二,控制权溢价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度均呈不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同时,控制权溢价与外部审计质量呈不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基于本文研究结论,从加强监管力度和完善内部制衡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控制权市场监管机制的建议。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32.51;F271
【部分图文】:

趋势图,股权转让,年度,趋势图


图 5-1 年度股权转让比例趋势图5.1.2 控制权溢价本文筛选的225个股权交易为样本,并以BH 模型为基础对控制权溢价进行权转让溢价(PBC)是以控制权转让时交易价格(Pb)和控制权交易首次前 20 日二级市场上每日股价的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额来计量。具体计算公()b()()tttPPPPBC (中,PBC(t)表示控制权溢价水平;Pb为股权协议转让价格;P(t)为首次交易20 日二级市场上每日股价的算术平均值。1)总体样本文对 2009 年至 2019 年筛选出的 225 起股权交易样本。同时,按照控制股,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间接控制的样本数为 126 起,直接控制的样

分布情况,频率直方图,指标,控制权溢价


5-2007 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水平为 26.66%,原因在于近几年来,证券市对并购市场的监管,规范资本市场并购产生的商誉问题,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加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使大股东利用控股身份攫取私人收益的行为缩减。但ck & Zingales(2004)计算得出 1999 年—2000 年欧美国家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为 3.83%(德国 10%、芬兰 2%、挪威 1%、瑞典 6%、英国 2%、美国 2%),于十几年后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水平,这也反映出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市场的监管力度还不够。第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样本。直接控制交易样本中,平均的控制权溢38%,低于总体样本的 14.38%。在间接控制交易样本中,平均的控制权溢价52%,高于总体样本的 14.38%,也高于直接控制交易样本的 10.38%。这也说明制的股权结构比直接控制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溢价水平高。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总体交易样本的控制权溢价的分布情况,针对控制权溢价方图,如图 5-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国霞;陈正;张盟;;董事会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基于AHP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王超恩;张瑞君;;内部控制、大股东掏空与股价崩盘风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3 刘星;付强;郝颖;;终极控制人代理、两权分离模式与控制权私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年01期

4 郑志刚;吴新春;梁昕雯;;高控制权溢价的经济后果:基于“隧道挖掘”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4年09期

5 丁建臣;孟大伟;汪慧;史启元;;制度执行视角下的投资者保护与控制权私利[J];证券市场导报;2013年05期

6 江东瀚;;控制权私有收益计量模型的评述与改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杜魁;朱文莉;;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财会月刊;2012年18期

8 徐细雄;;利益侵占、风险补偿与控制权私利:实验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9 乔薇;;地方保护主义、股权转让方式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基于大宗股权协议转让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3期

10 李增泉;刘凤委;于旭辉;;制度环境、控制权私利与流通权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2841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41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