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非上市H公司股权激励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6:34
   不管是外国还是我国,市场环境一直持续在变化和碰撞中,不停有企业登上和离开市场的舞台。每当公司遇到发展和转型的难题时候,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人才能够帮助公司解开难题,还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转型铺平道路、提供保障,由此可见,核心技术和人才对于公司重要的主导价值。股权激励作为一项管理办法的创新,一步一步地在企业中普及使用,是切合公司较长时间发展转型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吸引和保留核心技术人才,进一步可以协助公司解开融资方面的难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对其影响最为明显,这类公司的特别之处是核心技术和人才直接关系公司的业绩盈利和运营发展。股权激励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它要考虑公司不同发展时期遇到的难题,不停的改进和创新已经设计出来的股权激方案,使得公司解开融资苦难,吸引和保留核心技术人才的难题,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转型提供保障。公司的发展转型需要良好的管理办法保驾护航,良好的管理方法离不开创新,创新为公司的发展转型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源源不断的动力,现如今股权激励往往发生在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也一样需要这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因此本文以非上市公司H脱颖而出的模范典范为例,分析其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盈利研发能力、营运发展能力、核心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效果,得出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结论与启示,为民营公司、科学技术相关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提供学习经验。
【学位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832.51;F272.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股权激励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
    2.2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双因素理论
        2.2.4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2.3 股权激励的方法
        2.3.1 业绩股票
        2.3.2 股票期权
        2.3.3 虚拟股票
        2.3.4 股票增值权
第3章 H公司股权激励案例介绍
    3.1 非上市公司H概况
    3.2 H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演变
        3.2.1 全体员工持股计划(1990-2000年)
        3.2.2 虚拟受限股(2001-2008年)
        3.2.3 饱和配股制度(2008-2012年)
        3.2.4 最新的股权激励方案(2013年至今)
第4章 H公司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4.1 H公司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分析
        4.1.1 全体员工持计划
        4.1.2 虚拟受限股方案
        4.1.3 虚拟饱和股方案
        4.1.4 TUP计划方案
    4.2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财务指标分析
        4.2.1 盈利研发能力分析
        4.2.2 营运发展能力分析
    4.3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开发指标分析
        4.3.1 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分析
        4.3.2 国内外市场占比分析
    4.4 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4.4.1 员工数量分析
        4.4.2 管理层数量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股权激励的方案要与时俱进
    5.2 股权激励方案要和企业业绩相结合
    5.3 股权激励与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
    5.4 股权激励方案强度与广度适中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坤;;管理层股权激励、风险承担与资本配置效率[J];管理科学;2015年03期

2 屈璐;黎津;;从开放式创新看华为的知识管理[J];产业经济评论;2015年02期

3 王晓飞;;股权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J];中外企业家;2015年03期

4 李春玲;王胤文;高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管理层自利行为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4年12期

5 王真;;利润分享的本质及一般模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12期

6 王新;李彦霖;毛洪涛;;企业国际化经营、股价信息含量与股权激励有效性[J];会计研究;2014年11期

7 周建锋;杨继国;;利润分享制:资本家与工人的博弈——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8 武亚军;;“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J];管理世界;2013年04期

9 董洁林;李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及演化——基于华为、思科和朗讯模式的跨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3期

10 肖星;陈婵;;激励水平、约束机制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智渊;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4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54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