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行权条件对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效应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9:28
   股票期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通过使管理层与股东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可以有效地缓解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不一致问题。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订,加之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完成,中国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的数量呈井喷式的增长。然而,与国际惯例相比,中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制定与实行仍存在问题,尤其是行权条件设计过于呆板、业绩考核指标单一、指标标准确定透明度低等,使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应有的激励效应难以正常发挥。基于此,本文以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公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行权条件对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效应的影响。 在规范分析部分,本文从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和行权条件两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发现学者们关于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而对哪些因素会影响股票期权计划的激励效应,尤其是行权条件对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影响,学者们关注较少。 在统计分析部分,本文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行权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主体行权条件设计呆板,大多照抄证监会文件:业绩考核指标单一,主要采用的是净利润增长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等会计利润指标,较少引入综合考核指标,很难综合体现公司治理目标、体现股东利益发展方向,并且易于被经营管理者操纵;业绩考核指标标准值确定相对粗糙,且确定的透明度低。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公布股票期权计划草案的市场反应,即窗口期股票市场的超额收益率来测量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方案的激励强度。另外,本文从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来测量行权条件,非财务指标选取是否使用高管绩效考核合格指标,财务指标分别从业绩考核指标的质量、业绩考核指标的性质以及业绩考核指标的标准来测量。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行权条件与股票期权计划的激励效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行权条件中的业绩考核指标的质量与业绩考核指标的标准是影响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效应的关键性因素;行权条件中业绩考核指标的性质和高管绩效考核合格指标与股票期权计划的激励性正相关,但不显著。 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在设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条件时,应采用综合指标的激励体系,通过多层次体系的指标要求,约束高管的行为;行权条件的业绩考核指标最好选取一定的标杆值,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权条件,加强对公司的约束力:且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行业情况,适当的引入非财务指标。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72.92;F832.51;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研究
        2.1.1 股票期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2.1.2 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2.2 关于行权条件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3.1 股票期权理论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人力资本理论
        3.1.3 剩余索取权理论
        3.1.4 契约理论
    3.2 激励理论
        3.2.1 期望理论
        3.2.2 双因素理论
4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计划行权条件的分析
    4.1 行权条件设计的基本模式
    4.2 行权条件的作用
    4.3 行权条件制定需考虑的因素
        4.3.1 法律法规
        4.3.2 企业的发展周期
        4.3.3 市场的有效性
        4.3.4 国家宏观环境、行业背景与企业发展战略因素
        4.3.5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因素
5 基本假设与实证研究设计
    5.1 基本假设的提出
    5.2 研究方法设计
        5.2.1 样本的选取
        5.2.2 变量定义
        5.2.3 业绩考核指标的一般性统计分析
        5.2.4 模型介绍
6 实证结果及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
    6.2 回归结果与分析
        6.2.1 回归结果
        6.2.2 回归结果分析
    6.3 稳健性检验
7 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7.2.1 对监管层的建议
        7.2.2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7.3 研究不足
    7.4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明琳;周生春;;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2 权丽平,张彦伟;经理股票期权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激励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3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4 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J];经济研究;1995年01期

5 张俊瑞 ,赵进文 ,张建;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3年09期

6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02期

7 高明华;中国企业经营者行为内部制衡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05期

8 徐二明,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4期

9 黄劲松;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实践研究[J];学术探索;2004年07期



本文编号:2874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74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