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模糊厌恶与投资者风险决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02:41
在金融领域,人们的决策往往涉及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每一次投资,其实质都是一次风险决策行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对于风险的选择无疑是最核心的问题。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时往往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信念或偏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Tversky and Kahneman,1982),并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发生过度自信的现象(DeBondt and Thaler,1995)。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过度自信被认为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发现”。同时,在金融领域许多决策都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ambiguous”)时往往表现为模糊厌恶。传统金融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的,人们可以根据风险收益的期望进行选择以实现最大化收益。而在现实的市场中,我们无法准确知道市场的风险状况,对于风险的分布是“模糊的”,在模糊的状态下进行决策,投资者的模糊态度起着一定的作用。过度自信和模糊厌恶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个体的个性特征概念,在投资者做出决策的时候,过度自信程度和模糊厌恶程度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决策?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模糊厌恶又是否存在关联?已...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过高估计与风险决策
??首先,对于过对自信与风险决策的关系,本文按照过度自信分组统计每期??平均风险资产投入比例,得出图3-1,图3-2和图3-3。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无论是过高估计、过高定位,还是过度精确,过度自信程度高的组比过度自信??程度低的组平均风险资产投入比例更高。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过度自信程度与??投资者的风险决策存在着关系。??为进一步探究过度自信程度与风险决策的关系,以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对于过度自信变量,按照过度自信分组设置为虚拟变量,过度自信程度高的组??为1,过度自信程度低的组为〇,由此,将过高估计、过高定位和过度精确按照??分组进行后续模型处理。另外,实验中我们就投资者角色的不同,将投资者区??分为个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两种角色,分为了两组分别实验。通过现实的观察??以及文献检索
图3-4个人投资者与基金经理风险行为对比??根据实验中设计的个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角色,按照实验期数对其分别统??计,结果如图3-4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在不同的期数??表现不同,二者无法在图中看出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风险决策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数据??按照投资者角色进行分组,利用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考察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风险行为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3-7所示。个人投资者组的平均??34??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损失厌恶和模糊厌恶的分布鲁棒投资组合模型[J]. 王佳,金秀,苑莹,王旭.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6(02)
[2]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差异研究[J]. 史永东,王谨乐,胡丹. 投资研究. 2015(01)
[3]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与中国A股波动性[J]. 陈日清. 投资研究. 2014(02)
[4]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比较研究[J]. 陈日清. 投资研究. 2011(12)
[5]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J]. 庄平,李延喜. 技术经济. 2011(07)
[6]过度自信的信息差异理论模型[J]. 沈卓卿,董妍,俞国良. 心理科学. 2009(06)
[7]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 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 经济研究. 2009(01)
[8]股价会受股票名称影响吗?——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调查研究[J]. 刘亚琴. 南开经济研究. 2008(01)
[9]“过分自信”的研究及其跨文化差异[J]. 于窈,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
[10]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 郝颖,刘星,林朝南. 中国管理科学. 2005(05)
本文编号:2936796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过高估计与风险决策
??首先,对于过对自信与风险决策的关系,本文按照过度自信分组统计每期??平均风险资产投入比例,得出图3-1,图3-2和图3-3。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无论是过高估计、过高定位,还是过度精确,过度自信程度高的组比过度自信??程度低的组平均风险资产投入比例更高。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过度自信程度与??投资者的风险决策存在着关系。??为进一步探究过度自信程度与风险决策的关系,以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对于过度自信变量,按照过度自信分组设置为虚拟变量,过度自信程度高的组??为1,过度自信程度低的组为〇,由此,将过高估计、过高定位和过度精确按照??分组进行后续模型处理。另外,实验中我们就投资者角色的不同,将投资者区??分为个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两种角色,分为了两组分别实验。通过现实的观察??以及文献检索
图3-4个人投资者与基金经理风险行为对比??根据实验中设计的个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角色,按照实验期数对其分别统??计,结果如图3-4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在不同的期数??表现不同,二者无法在图中看出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风险决策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数据??按照投资者角色进行分组,利用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考察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风险行为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3-7所示。个人投资者组的平均??34??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损失厌恶和模糊厌恶的分布鲁棒投资组合模型[J]. 王佳,金秀,苑莹,王旭.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6(02)
[2]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差异研究[J]. 史永东,王谨乐,胡丹. 投资研究. 2015(01)
[3]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与中国A股波动性[J]. 陈日清. 投资研究. 2014(02)
[4]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比较研究[J]. 陈日清. 投资研究. 2011(12)
[5]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J]. 庄平,李延喜. 技术经济. 2011(07)
[6]过度自信的信息差异理论模型[J]. 沈卓卿,董妍,俞国良. 心理科学. 2009(06)
[7]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 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 经济研究. 2009(01)
[8]股价会受股票名称影响吗?——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调查研究[J]. 刘亚琴. 南开经济研究. 2008(01)
[9]“过分自信”的研究及其跨文化差异[J]. 于窈,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
[10]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 郝颖,刘星,林朝南. 中国管理科学. 2005(05)
本文编号:2936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3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