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缓释机制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06:20
本文采用文献梳理法和理论推演法对风险要素形成进行分析,基于创新型金融产品深度剖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缓释工具缓释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债务违约因素主要包括税收、地产、期限错配、融资平台"借新还旧"、非信贷融资比重、融资主体交叉以及平台运作不规范,当前大部分风险缓释工具主要采取风险转换方式进行缓释作用,而少部分产品缓释机制则是针对风险、收益进行重新分割匹配。
【文章来源】:财会通讯. 2020年1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信用违约对换交易结构图
二是基于CLN的风险缓释机制。CLN的基本思想与前一个工具相近,即风险打包,具体流程见图2。区别在于前者是买方通过支付一定费用与卖方达成赔付协议,而CLN是买方购买开具出售方所开具的凭证。且赔付方法也存在差异,CDS是较为零和的思想,不发生信用风险不赔付,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全部赔付,CLN则是发生信用风险时,卖方向买方赔偿本金及违约损失,未发生信用违约,则票据到期时卖方向买方交还本金即可。还需注意的是,在购买票据之后,需向购买方支付票据利息[3]。因此,其风险也就是由信用保障购买方转移到信用保障出售方,同时购买方将得到定期的利息补偿,出售方可用出售票据所获资金购买安全性资产获得收益,收益不仅用来支付购买方的定期利息,还可在将来发生信用违约时支付违约损失准备保证金,避免出现赔付亏空状况。
用安全性资产产生收益将风险对冲掉在市场上,还有以嵌入SPV的方式存在的CLN衍生品,其风险缓释思路为:分离CLN发行方(即信用保护买方)收益,部分收益提供给SPV购置安全性资产来承担偿付义务,剩余收益由发行方作融资优化处理以降低违约风险。即发行方在转移风险给SPV的同时可以降低基础资产违约可能性,从而提高债券评级以提高债券流动性,具体作用形式见图3。三是基于TRS的风险缓释机制。总收益互换方法是指信用保障买方将参照资产所产生的本金、利息、资本利得以及预付费用全部转让给信用保障卖方,换取卖方提供给买方的协议固定或浮动利率汇报。即买方将风险与利益全部打包转让给卖方以换取固定收益的工具。这一工具不存在界定风险发生进行赔付的临界点,但卖方也不具备消化风险的资金,只能通过自有资金或者其他能力消化风险。根据这一条件,卖方的准入门槛较高,所提供的协议利率汇报要远低于转让过来的风险资产所产生的回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与规避[J]. 高晓鹤. 西部财会. 2017(08)
[2]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新内涵、新机制和新对策[J]. 王国刚. 金融评论. 2017(03)
[3]互联网理财创新、债市波动与风险传染[J]. 庄雷,姚登宝,周勤.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2)
本文编号:2954478
【文章来源】:财会通讯. 2020年1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信用违约对换交易结构图
二是基于CLN的风险缓释机制。CLN的基本思想与前一个工具相近,即风险打包,具体流程见图2。区别在于前者是买方通过支付一定费用与卖方达成赔付协议,而CLN是买方购买开具出售方所开具的凭证。且赔付方法也存在差异,CDS是较为零和的思想,不发生信用风险不赔付,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全部赔付,CLN则是发生信用风险时,卖方向买方赔偿本金及违约损失,未发生信用违约,则票据到期时卖方向买方交还本金即可。还需注意的是,在购买票据之后,需向购买方支付票据利息[3]。因此,其风险也就是由信用保障购买方转移到信用保障出售方,同时购买方将得到定期的利息补偿,出售方可用出售票据所获资金购买安全性资产获得收益,收益不仅用来支付购买方的定期利息,还可在将来发生信用违约时支付违约损失准备保证金,避免出现赔付亏空状况。
用安全性资产产生收益将风险对冲掉在市场上,还有以嵌入SPV的方式存在的CLN衍生品,其风险缓释思路为:分离CLN发行方(即信用保护买方)收益,部分收益提供给SPV购置安全性资产来承担偿付义务,剩余收益由发行方作融资优化处理以降低违约风险。即发行方在转移风险给SPV的同时可以降低基础资产违约可能性,从而提高债券评级以提高债券流动性,具体作用形式见图3。三是基于TRS的风险缓释机制。总收益互换方法是指信用保障买方将参照资产所产生的本金、利息、资本利得以及预付费用全部转让给信用保障卖方,换取卖方提供给买方的协议固定或浮动利率汇报。即买方将风险与利益全部打包转让给卖方以换取固定收益的工具。这一工具不存在界定风险发生进行赔付的临界点,但卖方也不具备消化风险的资金,只能通过自有资金或者其他能力消化风险。根据这一条件,卖方的准入门槛较高,所提供的协议利率汇报要远低于转让过来的风险资产所产生的回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与规避[J]. 高晓鹤. 西部财会. 2017(08)
[2]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新内涵、新机制和新对策[J]. 王国刚. 金融评论. 2017(03)
[3]互联网理财创新、债市波动与风险传染[J]. 庄雷,姚登宝,周勤.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2)
本文编号:2954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5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