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新股发行效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07:51
新股发行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从源头上决定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影响着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被认为是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票市场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改革。2009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新一轮IPO改革的启动,随后一年先后有两百多家公司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在新的新股发行体制下,一方面新股抑价程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高市盈率发行、破发、超募等问题突出显现,市场各界关于此轮改革的成效存在广泛争议。本文首先对新股发行制度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涉及到的相关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的方法,运用相对价值判断标准对改革前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随机边界分析对改革后新股发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我国新股发行效率的影响显著,尽管发行体制改革后发行价高企,但是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发行价存在合理性基础。随机边界分析表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不存在故意抑价的现象,...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发行价和溢价率的散点图02040608010012014002550751(旧125150PR!CE市盈率和溢价率的散点
Source:ProLJayR袱er,Univers勺ofFlorida.February2010图5.1.1音巧分非欧国家上市公司IPO首日溢价率新股抑价现象是国外股票IPo领域的三个研究热点4之一。图5.1.1为部分非欧国家上市公司IPO的首日溢价率,其中中国数据来自chen,choi, andJiang的研究,选取的是1990一2005年在A股市场上市的1394家公司,这些公司的上市‘其它两个研究热点为新股长期弱势 (LongRununde印errormance。 fxPos拜[I热销市场(Hot IssueMarkets)。
从图中不难发现,总体来看,平均溢价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些年来大概维持在50%一200%的区间范围内。其中,2008年所有新上市公司的平均首日溢价率为114.87%,经过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2009年平均溢价率下降至74.27%,2010年平均抑价程度更是下降至41.90%。2007一2010年新股平均抑价程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跟市场环境有关,2007年是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股市受非理性情绪的影响达到历史高位,之后大幅下挫,至2008年下半年达到谷底,受此影响,新股上市平均首日溢价率也出现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虽然2009年市场环境转好,但新股平均抑价程度仍然继续降低,这显示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新上市企业家数的变化没有明显趋势,这主要跟市场环境和监管层政策的松紧有关。中国股市曾经7次暂停新股发行上市,最近一次暂停IPO是2008年股市大幅下挫的背景下被视为“救市”的一项措施。2009年6月份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无论节奏还是规模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创业板推出后大批创业板企业的融资上市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民营企业IPO发行成本分析[J]. 王军,王平. 经济问题. 2008(02)
[2]论中国股票发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J]. 耿志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IPO询价制在中美实施效果的比较及博弈分析[J]. 刘晓峰,李梅. 国际金融研究. 2007(02)
[4]IPO市场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J]. 黄春铃,陈峥嵘. 证券市场导报. 2007(02)
[5]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 管理世界. 2006(11)
[6]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研究[J]. 戴国强. 特区经济. 2006(08)
[7]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 曹凤岐,董秀良. 财经研究. 2006(06)
[8]定价机制、承销方式与发行成本: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J]. 杨记军,赵昌文. 金融研究. 2006(05)
[9]中国IPOs价格发现机制实证研究[J]. 马君潞,刘嘉. 南开经济研究. 2005(06)
[10]我国IPO询价制度实施效果研究[J]. 郁韡君. 证券市场导报. 2005(09)
博士论文
[1]基于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研究[D]. 米建华.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IPO)效率研究[D]. 赵林茂.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74329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发行价和溢价率的散点图02040608010012014002550751(旧125150PR!CE市盈率和溢价率的散点
Source:ProLJayR袱er,Univers勺ofFlorida.February2010图5.1.1音巧分非欧国家上市公司IPO首日溢价率新股抑价现象是国外股票IPo领域的三个研究热点4之一。图5.1.1为部分非欧国家上市公司IPO的首日溢价率,其中中国数据来自chen,choi, andJiang的研究,选取的是1990一2005年在A股市场上市的1394家公司,这些公司的上市‘其它两个研究热点为新股长期弱势 (LongRununde印errormance。 fxPos拜[I热销市场(Hot IssueMarkets)。
从图中不难发现,总体来看,平均溢价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些年来大概维持在50%一200%的区间范围内。其中,2008年所有新上市公司的平均首日溢价率为114.87%,经过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2009年平均溢价率下降至74.27%,2010年平均抑价程度更是下降至41.90%。2007一2010年新股平均抑价程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跟市场环境有关,2007年是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股市受非理性情绪的影响达到历史高位,之后大幅下挫,至2008年下半年达到谷底,受此影响,新股上市平均首日溢价率也出现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虽然2009年市场环境转好,但新股平均抑价程度仍然继续降低,这显示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新上市企业家数的变化没有明显趋势,这主要跟市场环境和监管层政策的松紧有关。中国股市曾经7次暂停新股发行上市,最近一次暂停IPO是2008年股市大幅下挫的背景下被视为“救市”的一项措施。2009年6月份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无论节奏还是规模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创业板推出后大批创业板企业的融资上市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民营企业IPO发行成本分析[J]. 王军,王平. 经济问题. 2008(02)
[2]论中国股票发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J]. 耿志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IPO询价制在中美实施效果的比较及博弈分析[J]. 刘晓峰,李梅. 国际金融研究. 2007(02)
[4]IPO市场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J]. 黄春铃,陈峥嵘. 证券市场导报. 2007(02)
[5]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 管理世界. 2006(11)
[6]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研究[J]. 戴国强. 特区经济. 2006(08)
[7]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 曹凤岐,董秀良. 财经研究. 2006(06)
[8]定价机制、承销方式与发行成本: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J]. 杨记军,赵昌文. 金融研究. 2006(05)
[9]中国IPOs价格发现机制实证研究[J]. 马君潞,刘嘉. 南开经济研究. 2005(06)
[10]我国IPO询价制度实施效果研究[J]. 郁韡君. 证券市场导报. 2005(09)
博士论文
[1]基于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研究[D]. 米建华.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IPO)效率研究[D]. 赵林茂.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74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07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