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产出效率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6 01:07
2008年,我国实行了4万亿投资计划以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为完成中央下达的指示保持经济增长,我国2009年正式开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两年之间,债务发行规模迅速扩大;从此,地方债务激增,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也快速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地方债务余额已达16万亿元,而2015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5.4万亿元,地方债务占财政收入比率已超过100%。日渐突出的地方债务问题已然成为关注热点并饱受争议: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已有的债务,庞大的地方债务是否存在风险;地区的地方债务规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地方债务能否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应……究其根本,地方债务是否合理落实到实处,是否产生相应的效应带动发展,是否能切实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应,才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关于地方债务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成因、规模、结构、风险、存在的问题以及化解对策方面,而忽视了地方债务对上层建筑的基石,即经济产出效率影响的研究。同时,除了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可以让公众管中窥豹,地方政府对于债务问题基本抱着不公布的态度。因此,大多数关于地方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用一些指标作为地方债务的替代...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二、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
三、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的影响无法确定
四、研究成果评述
第二章 地方债务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具有生产性的地方债务的正效应论
一、凯恩斯的公债理论
二、迪策耳的公债理论
三、瓦格纳的公债理论
四、萨缪尔森的公债理论
第二节 非生产性的地方债务的负效应论
一、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公债理论
三、西斯蒙第的公债理论
四、穆勒的公债理论
第三节 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中性效应论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举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综合分析
第三章 地方债务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地方债务的规模和类型
一、地方债务发展与规模
二、地方债务类型
第二节 地方债务的资金来源和使用结构
第三节 地方债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描述
一、从规模与发展阶段来分析
二、从债务的使用结构来分析
第四章 各省市地方债务产出效率测算
第一节 三阶段DEA研究方法
第二节 指标选取和数据整理
一、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二、经济运行环境变量的选取
第三节 地方债务对经济产出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DEA第一阶段的实证结果
二、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
三、调整后的第三阶段DEA结果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地方债务的产出效率分析
第一节 各省市债务产出水平评价
第二节 经济危机时的“强心针”
第三节 外部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00653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二、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
三、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的影响无法确定
四、研究成果评述
第二章 地方债务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具有生产性的地方债务的正效应论
一、凯恩斯的公债理论
二、迪策耳的公债理论
三、瓦格纳的公债理论
四、萨缪尔森的公债理论
第二节 非生产性的地方债务的负效应论
一、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公债理论
三、西斯蒙第的公债理论
四、穆勒的公债理论
第三节 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中性效应论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举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综合分析
第三章 地方债务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地方债务的规模和类型
一、地方债务发展与规模
二、地方债务类型
第二节 地方债务的资金来源和使用结构
第三节 地方债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描述
一、从规模与发展阶段来分析
二、从债务的使用结构来分析
第四章 各省市地方债务产出效率测算
第一节 三阶段DEA研究方法
第二节 指标选取和数据整理
一、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二、经济运行环境变量的选取
第三节 地方债务对经济产出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DEA第一阶段的实证结果
二、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
三、调整后的第三阶段DEA结果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地方债务的产出效率分析
第一节 各省市债务产出水平评价
第二节 经济危机时的“强心针”
第三节 外部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00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10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