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收益率为模糊数的投资组合模型及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8 20:00
  证券投资组合能够有效的减少投资风险,从上世纪中期到现在,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其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证券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证券市场交易环境不同,因此,国外提出的组合投资模型要适用于中国证券市场,需要我们进一步来研究。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表现为随机性和模糊性,在风险资产的投资中则表现为未来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在投资问题中存在人的主观判断,因此不确定性往往表现为模糊性。本课题以收益率作为模糊数,这与在实际中投资者的心理状态相一致。由于投资者抱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本课题结合模糊数,由Markowitz的组合投资模型,进一步推导出符合中国证券市场的三个模型,这三种模型可以满足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需要,分别是:(1)收益率为模糊数的收益最大化模型;(2)收益率为模糊数的风险最小化模型;(3)收益率为模糊数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其中最优投资组合模型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心理偏好。由于模型规划中含有非线性部分,在求解组合投资模型方面,我们采用Lingo软件来进行最优化,求出组合投资比例。最后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投资组合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文章的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组合投资的基础知识
    2.1 组合投资的相关概念
    2.2 证券组合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及其关系
        2.2.1 组合投资的风险
        2.2.2 组合投资的收益
    2.3 组合投资的经典模型
        2.3.1 Markowitz均值-方差组合投资理论
        2.3.2 均值—方差—偏度模型
        2.3.3 对数效用模型
        2.3.4 几何期望收益模型
        2.3.5 安全—首要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收益率为模糊数的投资组合模型及实证分析
    3.1 模糊数
    3.2 满足不同投资心理的投资组合模型
        3.2.1 收益率为模糊数的收益最大化模型
        3.2.2 收益率为模糊数的风险最小化模型
        3.2.3 收益率为模糊数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
    3.3 模型分析
    3.4 实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合投资双目标概率准则模型及TSII算法求解[J]. 周子康,杨衡,唐万生.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03)
[2]用遗传算法求解全系数模糊证券投资组合模型[J]. 黄文华,王仁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3]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的改进及其应用[J]. 郑丕谔,杨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投资组合理论在房地产投资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 施建刚,黄清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1)
[5]勘探目标投资组合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J]. 郭秋麟,米石云,谢红兵,侯春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05(02)
[6]一个基于模糊决策理论的投资组合模型[J]. 曾建华,汪寿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01)
[7]收益率为模糊数的投资组合问题的讨论[J]. 许若宁,李楚霖.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2(04)
[8]证券投资组合的模糊M-V模型[J]. 杨晓斌.  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2(02)
[9]效用函数意义下投资组合有效选择问题的研究[J]. 王春峰,屠新曙,厉斌.  中国管理科学. 2002(02)
[10]模糊线性规划在社保基金投资组合优化中的应用[J]. 张琳.  运筹与管理. 2002(01)

硕士论文
[1]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投资组合研究[D]. 蔡斐.内蒙古大学 2009
[2]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证券组合投资模型研究[D]. 陈科燕.南京气象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126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126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