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交易与股票市场价格发现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13:52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在堪萨斯交易所的开发,股指期货便诞生了。股指期货的发展变的迅速起来,而诸如中国等新兴市场也逐渐推出股指期货。最初的股指期货,是被人们用来作为实现资产套期保值的一种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投资的方式。股指期货在国内最早正式开始进行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的时间是在2010年4月16日,这意味着期货市场步入更高的层次。自此之后,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的时候,国内的投资者拥有更多选择,不再仅仅是单一选择的看涨,我国证券市场也告别了单边交易的情况。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从此进入了新时代——“双边获利”。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期货产品,除了拥有一般的金融期货功能以外,还突出的表现在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方面,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国内外关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的研究很多,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的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以及二者之间的一个引导关系,但是对于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深层次关系、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的一个反应以及股指期货在价格发现功能的度量上的研究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首先对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以及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机理做了阐述...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之处
2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研究评述及启示
3 相关概念及原理概述
3.1 相关概念概述
3.1.1 股票指数概念
3.1.2 股指期货概念
3.1.3 股指期货的功能
3.2 价格发现功能机理
3.2.1 价格发现功能的含义
3.2.2 价格发现功能的形成原因
3.2.3 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4 中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交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1 中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交易发展历程
4.2 中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交易现状
4.3 本章小结
5 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存在性:基于超前-滞后关系方法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设计
5.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3 平稳性检验
5.4 研究方法
5.4.1 相关系数检验
5.4.2 VAR模型
5.4.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4.4 方差分解
5.5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5.1 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5.5.2 基于VAR模型估计结果
5.5.3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
5.5.4 基于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度量:基于IS模型和PT模型的实证研究
6.1 误差修正模型
6.1.1 Johansen协整检验
6.1.2 误差修正模型参数估计
6.2 基于信息份额模型的实证分析
6.2.1 信息份额模型(InformationShare,IS)
6.2.2 基于IS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分析
6.3 基于永久短暂模型的分析
6.3.1 永久短暂模型(Permanent-transitory,PT)
6.3.2 基于永久短暂模型的估算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降低交易成本,放宽交易限制
7.2.2 改善投资者结构,加强投资者教育
7.2.3 丰富股指期货品种,增大市场信息透明度
7.2.4 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风险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基于上升、下跌和震荡状态下的分析[J]. 苏民. 南方经济. 2016(12)
[2]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再探讨——来自三个上市品种的经验证据[J]. 李政,卜林,郝毅. 财贸经济. 2016(07)
[3]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超前滞后关系研究[J]. 陈奇,陈百强. 经济问题. 2015(02)
[4]沪深300股指与股指期货相关性研究——基于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J]. 王志敏,葛腾飞,彭亚宁,汪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VECM-DCC-MVGARCH模型[J]. 刘文文,乔高秀. 武汉金融. 2014(08)
[6]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J]. 程兵兵,刘晓飞,王琼. 中国集体经济. 2014(21)
[7]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赵欣颖. 经营管理者. 2014(16)
[8]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变化及其决定因素[J]. 陶利斌,潘婉彬,黄筠哲. 金融研究. 2014(04)
[9]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引导关系研究——基于沪深300指数及股指期货的实证分析[J]. 陈科.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6)
[10]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效应分析[J]. 田树喜,荆红美,曹睿.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硕士论文
[1]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 刘丹丹.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9804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之处
2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研究评述及启示
3 相关概念及原理概述
3.1 相关概念概述
3.1.1 股票指数概念
3.1.2 股指期货概念
3.1.3 股指期货的功能
3.2 价格发现功能机理
3.2.1 价格发现功能的含义
3.2.2 价格发现功能的形成原因
3.2.3 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4 中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交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1 中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交易发展历程
4.2 中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交易现状
4.3 本章小结
5 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存在性:基于超前-滞后关系方法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设计
5.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3 平稳性检验
5.4 研究方法
5.4.1 相关系数检验
5.4.2 VAR模型
5.4.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4.4 方差分解
5.5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5.1 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5.5.2 基于VAR模型估计结果
5.5.3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
5.5.4 基于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度量:基于IS模型和PT模型的实证研究
6.1 误差修正模型
6.1.1 Johansen协整检验
6.1.2 误差修正模型参数估计
6.2 基于信息份额模型的实证分析
6.2.1 信息份额模型(InformationShare,IS)
6.2.2 基于IS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分析
6.3 基于永久短暂模型的分析
6.3.1 永久短暂模型(Permanent-transitory,PT)
6.3.2 基于永久短暂模型的估算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降低交易成本,放宽交易限制
7.2.2 改善投资者结构,加强投资者教育
7.2.3 丰富股指期货品种,增大市场信息透明度
7.2.4 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风险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基于上升、下跌和震荡状态下的分析[J]. 苏民. 南方经济. 2016(12)
[2]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再探讨——来自三个上市品种的经验证据[J]. 李政,卜林,郝毅. 财贸经济. 2016(07)
[3]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超前滞后关系研究[J]. 陈奇,陈百强. 经济问题. 2015(02)
[4]沪深300股指与股指期货相关性研究——基于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J]. 王志敏,葛腾飞,彭亚宁,汪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VECM-DCC-MVGARCH模型[J]. 刘文文,乔高秀. 武汉金融. 2014(08)
[6]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J]. 程兵兵,刘晓飞,王琼. 中国集体经济. 2014(21)
[7]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赵欣颖. 经营管理者. 2014(16)
[8]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变化及其决定因素[J]. 陶利斌,潘婉彬,黄筠哲. 金融研究. 2014(04)
[9]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引导关系研究——基于沪深300指数及股指期货的实证分析[J]. 陈科.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6)
[10]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效应分析[J]. 田树喜,荆红美,曹睿.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硕士论文
[1]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 刘丹丹.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9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14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