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股票市场日内时段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3:08

  本文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日内时段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我国a股市场日内的5分钟时段收益率跟是否存在与时间段本身相关联的特征。本文用前人研究日历效应的方法,研究我国a股市场在日内各时段不同的表现,研究对象是从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十年的市场指数和特定股票组合。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评估和提出解释。首先,统计日内每个时段在十年中各自的平均收益率、标准差等基本情况。找出了可能会存在日内5分钟时段效应的四个时段,分别是上午开盘的第一个5分钟时段可能存在为负的时段效应,第二个5分钟时段可能存在正的时段效应,以及中午收盘前的5分钟时段和下午收盘前的5分钟时段可能存在正的时段效应。在这一部分中,继续用简单统计的方法,按市场风格分阶段去统计这些时段的收益率,发现无论牛市熊市本文检验的一些时段特征并不受影响,比如持续上涨行情中开盘的第一个5分钟时段的收益比其他时期的开盘第一个5分钟时段高,但持续上涨行情并不能改变开盘第一个5分钟时段的收益率比当天的其他时段的收益率表现更差,提出前人用隔夜信息和情绪的积累去解释开盘和收盘的异常收益率这种思路是有漏洞的,存在着另外的因素导致了这些日内时段性特征的出现。第二步,本文构建代表是否为检验时段的虚拟变量序列,用市场指数的5分钟时段收益率对其回归,用普通最小二乘和加权最小二乘分别估计该变量的参数并做统计检验,即文中定义的弱检验模型,弱检验模型研究的是所检验的时段效应的大小,其结果可以判断该时段的效应是否显著不为0。本文再构造代表所有非检验时段的虚拟变量矩阵,用市场指数的5分钟时段收益率对其回归,直接用加权最小二乘进行估计模型各参数并做统计检验,即文中定义的强检验模型,强检验模型研究的是,所检验的时段的效应与其他时段的相对大小,从而判断该时段是否存在显著的时段效应。综合两种检验的结果,本文认为上午开盘第一个5分钟时段存在较显著的负效应,上午收盘前5分钟时段存在较显著的正效应,下午收盘前5分钟时段存在非常显著的正效应。第三步,用移动样本检验的方法,去探寻市场指数的时段效应在整个十年中的全貌。这一步中还对本文考量的四个时段外还选择一些时段的结果进行展示,起对比之用。这里本文选择3年的窗口期,每天向前移动作检验估计,对各个时段分别做出接近两千次的估计,将最近十年的日内5分钟时段效应做了一个全面的呈现。移动样本检验的结论与第二步相同,上午开盘第一个5分钟时段存在较显著的负效应,上午第二个5分钟时段的正效应并不显著,上午收盘前5分钟时段存在较显著的正效应,下午收盘前5分钟时段存在非常显著的正效应。在随意选择的两个用作对比的时段的结果现实出,参数估计在十年内时正时负,t统计量也显示参数估计并不显著。除此之外,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还能发现一些另外的现象,比如,深证成指的开盘第一个5分钟时段效应没有上证综指的明显;比如其他时段效应不同时期会存在一些波动,但是收盘前最后一个5分钟时段效应在所有时期都显著有效,并呈现出比较稳定的渐渐随时间推移而减弱的趋势。第四步,探究时段效应的在股票组合的表现。这一步中,首先将所有a股股票各时段的收益率按时段不同而组成组合,直观地感受日内的5分钟时段效应造成各组合收益率的差异,发现按时段分组而成的组合在累计收益率或者组合净值上面有着明显差异。接着用一些常见的定价因子去解释时段组合的收益率,如市场指数、规模因子、账面市值比因子,发现在对这些因子回归之后仍然存在着显著为正或负的效应。这个过程中发现规模因子对日内5分钟时段效应有一定的解释作用,所以接下来按公司规模大小再将时段组合再拆分成规模时段组合,通过对比两类股票组合的十年的净值图,发现小公司的时段效应比大公司的时段效应明显,即用所有小公司在开盘第一个5分钟收益率构建的股票组合比大公司的更差,在中午收盘和下午收盘的前的5分钟表现比大公司更好。最后本文对文中发现的有关时段效应方面的现象、特征以及疑点提出自己的解释,解释包括示范效应、交易制度、资金操控。示范效应,在几乎只有股票价格上涨这一种盈利模型存在的中国股票市场中,收盘前的上涨更容易吸引场外跟风交易者或者一些技术交易者的介入,更加可能推升后期股价。示范效应能够很好的解释收盘前的正的时段效应。另外开盘阶段的下跌使得本来对未来涨势较犹豫的场内持有者离场,这也会使得股价更容易持续上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即使是长期上涨的个股在开盘阶段反倒表现出不好的收益率。交易制度是指T+1交易制度,让收盘前5分钟的入场的交易者在第二天拥有一次T+0的机会,这对交易者来说无疑算一种吸引,同时T+1买卖制度会导致第二天开盘的5分钟会释放出一定的前一天因制度限制而积累的卖空压力。另外T+1的交易制度使这些日内时段效应不会因为套利者的作用而渐渐消失。资金操控,开盘相邻的两个5分钟时段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收益率情况,基本面和消息面的改变都不能解释这种长期存在的特征,我国股票市场资金操控以及围绕这个概念发生的一系列交易者行为可能导致日内5分钟时段效应的产生。资金操控也能一定程度的解释小公司的日内5分钟时段效应更加明显这一现象。本文用在以往的文献中常见的对日历效应的研究方法,对日内5分钟时段效应的研究,在方法上并没有创新。本文用到了最近十年的市场指数和所有a股股票的五分钟数据,大量的数据能够保证对我国a股市场日内时段效应有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描述和探究。得出了的结论中,部分跟前人相似,比如收盘前存在超额收益率即正的时段效应;部分结论跟前人冲突,冲突的部分比如本文发现上午开盘五分钟存在较显著的负效应,收盘前五分钟的收益率相对最稳定,用收盘前5分钟构建的组合收益率净值曲线平稳上升;也有一些自己的结果,比如小公司股票的日内时段效应比大公司的明显,无论是正的效应还是负的效应。最后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解释是从市场参与者行为和市场制度出发,出发点也相对新颖。本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本文的发现的效应提出的解释,只是从作者认知的逻辑为基础,并未提出对应的验证方法,文中并没有提出数据实证上的方法和结果以证明解释的正确性。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于有日内关时段效应的因子模型的探寻,也只是简单的选用锐思数据库提供的三因子数据用以讨论。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在实证的最后一个部分,开盘第二个5分钟时段的小规模股票组合的收益率与大规模股票组合差异并不明显,但是总的股票时段二组合对规模因子回归之后发现该因子的参数估计十分显著,对于这个矛盾可能是由于这一时段的时段效应并不显著,加上锐思数据库提供的规模因子序列也存在较大波动,可能导致了这个矛盾,虽然作了一定的解释但是仍然掩饰不了矛盾。
【关键词】:5分钟时段 虚拟变量 移动样本检验 公司规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1
  • 1.绪论11-13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
  • 1.3 创新点与不足处12-13
  • 2.国内外文献综述13-19
  • 2.1 常见的几种日历异象13-17
  • 2.1.1 月份效应14-15
  • 2.1.2 周内效应15-17
  • 2.2 非交易时段信息与金融异象17-19
  • 2.2.1 “节日效应”17-18
  • 2.2.2 “隔夜效应”18-19
  • 3.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19-22
  • 3.1 样本数据19-20
  • 3.2 研究方法20-22
  • 4.实证研究结果22-64
  • 4.1 沪深两市日内5分钟时段收益率基本情况统计22-28
  • 4.2 日内5分钟时段效应的检验28-47
  • 4.2.1 日内5分钟时段1的检验29-36
  • 4.2.2 日内5分钟时段2的检验36-39
  • 4.2.3 日内5分钟时段24的检验39-43
  • 4.2.4 日内5分钟时段48的检验43-47
  • 4.3 移动样本检验47-55
  • 4.4 股票组合的日内时段效应探究55-64
  • 5.日内时段效应的解释64-66
  • 6.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雪军,谢巍,龚一庆;论利率与股票市场的适应性[J];企业经济;2000年08期

2 周阳敏;中国股票市场的理性时代[J];管理与财富;2000年04期

3 辜晓川;股票市场制度创新的内容[J];四川财政;2001年04期

4 张方昌,于维英;中国需要怎样的股票市场[J];商业时代;2001年08期

5 吴美伦,叶普照;中国大陆股票市场A股效应之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郑静;股票市场功能传导机制分析[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7 栾雅钧;台湾股票市场与祖国大陆股票市场的比较[J];亚太经济;2001年01期

8 ;名刊点睛[J];网际商务;2001年17期

9 徐平福;我国大陆股票市场制度性风险及其控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4期

10 陈端计;中国股票市场的回顾、现状及展望[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长德;;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周丽辉;;转轨期中国股票市场制度设计分析[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玉梅;闫相斌;胡洋;;在线股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勇;叶瑞红;;我国股票市场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思考[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文举;刘硕;;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共谋违规行为监管的博弈分析与动态仿真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6 陆蓉;徐龙炳;;中国股票市场对政策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2期(总第10期)[C];2004年

7 廖士光;;中国股票市场流通性价值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8 杨淑慧;;股票的价值——透过表象看本质[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第十五章 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10 郭多祚;徐占东;;第三十八章 中国股票市场β和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 曾梓;小心貌似“旺夫相”的股票[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教授 、院长 乔新生;股票市场是中国社会的晴雨表[N];证券时报;2013年

3 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雷原 李登武;中国股票市场热点问题的理论思考(下)[N];财经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廖新军;“跟踪股票”:登陆欧洲的创新工具[N];国际金融报;2000年

5 中山大学 白钦先 徐沛;金融理论中的股票市场[N];上海金融报;2003年

6 ;股票典当帮你解“套”[N];上海金融报;2005年

7 安果;我的股票分类观[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8 司沛柯;为什么总是股票?[N];证券时报;2005年

9 和平;股票市场提升消费信心[N];北京商报;2007年

10 侯捷宁;公司债不会冲击股票市场[N];证券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军;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顾鹏;宏观经济冲击、信息传导与中国股票市场[D];南京大学;2015年

3 司侃达(Skanthavarathar Ramesh);股票市场对股息和政治信息的反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驰;股票市场半知情交易者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高汝召;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间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杨睿;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股票市场中金融危机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苏波;交易者的学习适应性行为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仿真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阙紫康;中国股票市场制度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刘柯杰;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阙伟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鼎;我国股票市场承载力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玉;基于百度指数的投资者关注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刘丰博;中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叶巧凤;中国股票市场行业间波动的动态关系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张喜梅;中国股票市场的均值回复检验及预测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润朋;政治关联与股票波动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7 张鹤阳;宏观经济变量对多层次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赵月圆;基于智能算法的股票价值估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9 崔鹏;基于改进的小波相关系数模型的国内外股票市场相关性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田原s

本文编号:323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23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