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 ——基于财政分权和政府行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6-20 09:42
本文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研究转轨动态过程中的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本文以财政分权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致力于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分析框架下探寻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体制性根源及其对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影响。本文选题的出发点在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和下一阶段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拉动本地区经济增长,在缺乏规范的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举债融资,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悄然累积。2008年,在应对经济危机和“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政策目标导向下,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迎来增长的又一个高峰。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高度重视,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并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但就笔者参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实践和前期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际效果远非预期那么理想。这一现状表明,规范和化解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政策目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了潜在的体制性约束,单纯就债务而论债务无法反映...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本研究框架
的比重则由1993年的78%下降至1994年的44.3%;财政支出方面,分税制改革后至2003年,中央财政决算支出占国家决算支出的比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总体维持在30%的水平,但该比值从2003年开始逐年下降,2009年降至20%(见图3一1)。与此同时,政府支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较高级政府集中了较多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支出份额,这在分税制改革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如1995年,中央财政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各类工商交通事业费、财政支农资金等资本性支出1258.63亿元,占中央财政决算支出的比重高达63.08%。同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上述项目的金额为659.14亿元,占地方政府决算支出的比重仅为13.65%。如果单就基本建设支出而言,中央政府支出所占的比重为39.87%,省、地(市)两级所占的比重为50%
6DP的比重~一\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占6DP的比重~崛知.中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占6DP的比重图3一2不同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占GDP比重统计图3.3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总体判断通过前文关于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征及体质性根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大多数转轨经济相类似,转轨时期中国也面临着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因此,财政分权的初衷在于通过“财权的层层上收,事权的逐级下放”来强化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 刘尚希,许航敏,葛小南,孙洁. 经济研究参考. 2011(10)
[2]“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J].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高培勇,张德勇,马珺. 经济研究参考. 2011(03)
[3]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J]. 傅勇. 经济研究. 2010(08)
[4]如何看待地方债务[J]. 刘尚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4)
[5]中国经济中长期风险和对策(六)[J]. 朱之鑫,陈元,刘鹤,刘克崮. 经济研究参考. 2010(14)
[6]危机应对、增长转型与科学发展——兼论本轮宏观调控的总体设计与阶段性政策安排[J]. "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宏观政策研究"课题组,吕炜,王伟同,曾芸. 财贸经济. 2009(12)
[7]新中国60年“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演变[J]. 武力. 教学与研究. 2009(10)
[8]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务研究[J]. 封北麟. 中国财政. 2009(18)
[9]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 巴曙松. 西南金融. 2009(09)
[10]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J]. 温铁军. 中国老区建设. 2009(09)
博士论文
[1]财政分权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 赵佳佳.东北财经大学 2009
[2]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D]. 王伟同.东北财经大学 2009
[3]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D]. 张海星.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 杜威.辽宁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8954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本研究框架
的比重则由1993年的78%下降至1994年的44.3%;财政支出方面,分税制改革后至2003年,中央财政决算支出占国家决算支出的比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总体维持在30%的水平,但该比值从2003年开始逐年下降,2009年降至20%(见图3一1)。与此同时,政府支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较高级政府集中了较多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支出份额,这在分税制改革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如1995年,中央财政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各类工商交通事业费、财政支农资金等资本性支出1258.63亿元,占中央财政决算支出的比重高达63.08%。同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上述项目的金额为659.14亿元,占地方政府决算支出的比重仅为13.65%。如果单就基本建设支出而言,中央政府支出所占的比重为39.87%,省、地(市)两级所占的比重为50%
6DP的比重~一\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占6DP的比重~崛知.中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占6DP的比重图3一2不同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占GDP比重统计图3.3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总体判断通过前文关于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征及体质性根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大多数转轨经济相类似,转轨时期中国也面临着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因此,财政分权的初衷在于通过“财权的层层上收,事权的逐级下放”来强化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 刘尚希,许航敏,葛小南,孙洁. 经济研究参考. 2011(10)
[2]“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J].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高培勇,张德勇,马珺. 经济研究参考. 2011(03)
[3]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J]. 傅勇. 经济研究. 2010(08)
[4]如何看待地方债务[J]. 刘尚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4)
[5]中国经济中长期风险和对策(六)[J]. 朱之鑫,陈元,刘鹤,刘克崮. 经济研究参考. 2010(14)
[6]危机应对、增长转型与科学发展——兼论本轮宏观调控的总体设计与阶段性政策安排[J]. "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宏观政策研究"课题组,吕炜,王伟同,曾芸. 财贸经济. 2009(12)
[7]新中国60年“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演变[J]. 武力. 教学与研究. 2009(10)
[8]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务研究[J]. 封北麟. 中国财政. 2009(18)
[9]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 巴曙松. 西南金融. 2009(09)
[10]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J]. 温铁军. 中国老区建设. 2009(09)
博士论文
[1]财政分权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 赵佳佳.东北财经大学 2009
[2]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D]. 王伟同.东北财经大学 2009
[3]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D]. 张海星.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 杜威.辽宁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8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23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