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场内、场外金融衍生品比较研究 ——基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15 04:06
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是三十多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金融衍生品的迅速扩散和广泛应用,把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金融创新推向了高潮,也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必然日益增加,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该选择何种发展路径呢?这是我们值得深思,也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本文的选题来源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课题《金融衍生品在次债危机产生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发现以往的文献很少关注场内金融衍生品和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差异,而在次贷危机中,这两类产品的表现差别很大,场外金融衍生品引发了此次系统性风险并在全球迅速扩散,场内金融衍生品尤其是股指期货稳定了美国股票市场,减少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因此,从系统性风险角度来说,新兴市场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应先发展场内金融衍生品,再发展场外金融衍生品,减少衍生品市场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冲击。于是本文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层层展开探讨。本文研究既有学术意义,也有一...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86-2008年全球期货交易所内期货合约的交易量
按区域划分期货名义本金交易额的分布
论场内、场外金融衍生品比较研究—基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视角个金融系统中重要性也大不如从前。但是通过金融衍生品,银行的核心地位得以巩固,风险以银行为中心向外扩散,并在不同机构主体间转移和传送,如图3一3所示。整个金融系统陷入一种错综复杂的零和博弈中。更严重的是,银行还成立了结构投资机构(SW,Structuredhives恤ent、飞hlcles)、对冲基金来进行“杠杆化”操作,风险在杠杆化下进一步放大了。在这两项累积之下,风险逐步系统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理论的观点综述[J]. 甄文真,邹新月. 海南金融. 2010(01)
[2]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之路[J]. 胡俞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对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反思[J]. 赵磊. 经济学动态. 2008(11)
[4]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J]. 何德旭,郑联盛.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6)
[5]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机制弊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J]. 胡俞越,孙昉. 投资北京. 2008(11)
[6]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 肖才林. 商场现代化. 2008(31)
[7]次贷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的经济学分析[J]. 熊平安. 财政研究. 2008(05)
[8]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 刘克崮. 管理世界. 2007(12)
[9]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 何帆,张明. 求是. 2007(20)
[10]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J]. 冯科. 南方金融. 2007(09)
本文编号:3343820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86-2008年全球期货交易所内期货合约的交易量
按区域划分期货名义本金交易额的分布
论场内、场外金融衍生品比较研究—基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视角个金融系统中重要性也大不如从前。但是通过金融衍生品,银行的核心地位得以巩固,风险以银行为中心向外扩散,并在不同机构主体间转移和传送,如图3一3所示。整个金融系统陷入一种错综复杂的零和博弈中。更严重的是,银行还成立了结构投资机构(SW,Structuredhives恤ent、飞hlcles)、对冲基金来进行“杠杆化”操作,风险在杠杆化下进一步放大了。在这两项累积之下,风险逐步系统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理论的观点综述[J]. 甄文真,邹新月. 海南金融. 2010(01)
[2]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之路[J]. 胡俞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对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反思[J]. 赵磊. 经济学动态. 2008(11)
[4]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J]. 何德旭,郑联盛.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6)
[5]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机制弊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J]. 胡俞越,孙昉. 投资北京. 2008(11)
[6]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 肖才林. 商场现代化. 2008(31)
[7]次贷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的经济学分析[J]. 熊平安. 财政研究. 2008(05)
[8]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 刘克崮. 管理世界. 2007(12)
[9]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 何帆,张明. 求是. 2007(20)
[10]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J]. 冯科. 南方金融. 2007(09)
本文编号:3343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34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