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稳定性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8 10:35
动量效应是股票市场最早被观察到的异象之一。自发现以来,动量效应的存在性就在发达国家市场中被反复印证,但国内市场中相应的研究则大多给出了否定的结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短、个人投资者较多、监管未完善,直接认为国内股票市场比发达国家市场更有效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了解国内股票市场特征,针对国内市场动量效应不稳定原因的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探究了国内股票市场中影响动量效应稳定性因素。首先本文按照Jegadeesh and Titman(1993)的重叠研究法,对国内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依照Cooper(2004)和Wang and Xu(2010)的思路,本文从市场状态和市场已实现波动率的角度研究动量组合收益的动态变化;最后,由于我国个人投资者较多,市场相对更不理性,本文也从前景理论的角度对动量效应不稳定进行了探究。经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我国股票市场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动量效应,但存在阶段性的动量效应;(2)市场状态会对动量效应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上行市场中的动量收益比下行市场中更低;市场已实现波动率会对动量收益产生负面影响。(3)动量收益可分解为前景理论可...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前景理论价值效用函数前景理论最核心的要素是S形的价值衡量函数,如图2-1所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动量收益可能集中在形成期之后的 3~6 个月。当持有期继续增长时,动量收益却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在半年之后可能也存在反转效应。而对于形成期较长的组合(J=10,12),持有期的长度变化对组合收益没有一致方向性的影响,且组合收益对持有期长度变化敏感性不大,因此可以认为股票中长期的历史收益对预期收益的影响力较短期收益更弱。本文的结果与过往的一些研究存在一定差别,这可能是因为选取的样本区间不同。在开展较早的研究中(鲁臻,2007[7])发现虽然中期动量策略收益不稳定,但形成期和持有期均为 6 个月的动量策略仍可获得显著为正的收益,而后期的一些研究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类似(潘莉,2011[8];高秋明,2014[38])。这意味着在样本中后期,国内市场的中期动量效应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量效应的行为金融学解释[J]. 陈蓉,陈焕华,郑振龙.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03)
[2]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的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J]. 高秋明,胡聪慧,燕翔. 财经研究. 2014(02)
[3]A股个股回报率的惯性与反转[J]. 潘莉,徐建国. 金融研究. 2011(01)
[4]中国股市的惯性与反转效应研究[J]. 鲁臻,邹恒甫. 经济研究. 2007(09)
[5]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来自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新证据[J]. 刘博,皮天雷. 金融研究. 2007(08)
[6]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赢利性研究[J]. 周琳杰. 世界经济. 2002(08)
[7]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 王永宏,赵学军. 证券市场导报. 2001(06)
本文编号:344265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前景理论价值效用函数前景理论最核心的要素是S形的价值衡量函数,如图2-1所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动量收益可能集中在形成期之后的 3~6 个月。当持有期继续增长时,动量收益却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在半年之后可能也存在反转效应。而对于形成期较长的组合(J=10,12),持有期的长度变化对组合收益没有一致方向性的影响,且组合收益对持有期长度变化敏感性不大,因此可以认为股票中长期的历史收益对预期收益的影响力较短期收益更弱。本文的结果与过往的一些研究存在一定差别,这可能是因为选取的样本区间不同。在开展较早的研究中(鲁臻,2007[7])发现虽然中期动量策略收益不稳定,但形成期和持有期均为 6 个月的动量策略仍可获得显著为正的收益,而后期的一些研究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类似(潘莉,2011[8];高秋明,2014[38])。这意味着在样本中后期,国内市场的中期动量效应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量效应的行为金融学解释[J]. 陈蓉,陈焕华,郑振龙.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03)
[2]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的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J]. 高秋明,胡聪慧,燕翔. 财经研究. 2014(02)
[3]A股个股回报率的惯性与反转[J]. 潘莉,徐建国. 金融研究. 2011(01)
[4]中国股市的惯性与反转效应研究[J]. 鲁臻,邹恒甫. 经济研究. 2007(09)
[5]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来自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新证据[J]. 刘博,皮天雷. 金融研究. 2007(08)
[6]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赢利性研究[J]. 周琳杰. 世界经济. 2002(08)
[7]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 王永宏,赵学军. 证券市场导报. 2001(06)
本文编号:3442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44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