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股利会造成股东和债券投资者的财富再分配吗?
发布时间:2021-11-17 17:34
本文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东与债券投资者的财富效应。本文先从市场角度分析宣告现金股利变化对股票和债券价格的影响,进而从非市场角度验证上市公司是否在发行公司债后选择了一个可以攫取债权人利益的现金股利政策。本文选取从2007年发行的第一只公司债到2013年6月发行的全部公司债作为样本,并以同期的可转换债券以及整个市场作为标杆,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国市场上财富再分配假设并不成立,也就是说,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因为投资不足导致的代理问题并不严重。债券契约理论主张债券契约对发债公司的股利政策有较好的约束作用,但是本文的实证结果不支持该理论。此外,声誉理论主张上市公司认为良好的资本市场声誉比一次性地通过股利政策转移债权人财富的价值更高,本文在民营企业子样本中发现显著的证据支持该理论。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提出问题
1.2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中国证监会对现金股利的监管
2.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章 样本选择及实证方法
3.1 样本选择
3.2 实证方法
3.2.1 市场角度的具体实证方法
3.2.2 非市场角度的具体实证方法
第四章 实证结果
4.1 市场角度的实证结果
4.1.1 宣告股利增加的市场反应
4.1.2 宣告股利减少的市场反应
4.1.3 市场角度实证结果总结
4.2 非市场角度的实证结果
4.2.1 选择整个A股市场作为标杆
4.2.2 选择可转债对照组作为标杆
4.2.3 非市场角度实证结果总结
4.3 实证结论
第五章 债券契约理论还是声誉理论?
5.1 债券契约理论的实证检验
5.1.1 基于全样本公司的实证结果
5.1.2 基于宣告股利减少的子样本公司的实证结果
5.2 声誉理论的实证检验
5.2.1 数据处理和指标构造
5.2.2 子样本的构造
5.2.3 声誉理论检验的实证结果
第六章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债务融资约束[J]. 刘焱,姚海鑫. 软科学. 2013(10)
[2]政治关联、市场化进程与债务契约实证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余欣悦. 财会通讯. 2013(24)
[3]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危害研究[J]. 章欢.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10)
[4]政府干预、市场声誉与资本市场有效性[J]. 冯茜颖,程宏伟.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5)
[5]债务重组、退市压力与审计意见[J]. 张鸣,陈全,聂晶. 中国会计评论. 2011(01)
[6]基于行为主体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优化对策研究[J]. 杨宝,李仲轶,周书灵. 财会通讯. 2010(20)
[7]双向资金占用与上市公司资本投资[J]. 朱松,陈超,马媛. 南开管理评论. 2010(01)
[8]关于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党红. 会计研究. 2008(06)
[9]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魏涛,陆正飞,单宏伟. 管理世界. 2007(01)
[10]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 孔小文,于笑坤. 管理世界. 2003(06)
本文编号:3501373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提出问题
1.2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中国证监会对现金股利的监管
2.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章 样本选择及实证方法
3.1 样本选择
3.2 实证方法
3.2.1 市场角度的具体实证方法
3.2.2 非市场角度的具体实证方法
第四章 实证结果
4.1 市场角度的实证结果
4.1.1 宣告股利增加的市场反应
4.1.2 宣告股利减少的市场反应
4.1.3 市场角度实证结果总结
4.2 非市场角度的实证结果
4.2.1 选择整个A股市场作为标杆
4.2.2 选择可转债对照组作为标杆
4.2.3 非市场角度实证结果总结
4.3 实证结论
第五章 债券契约理论还是声誉理论?
5.1 债券契约理论的实证检验
5.1.1 基于全样本公司的实证结果
5.1.2 基于宣告股利减少的子样本公司的实证结果
5.2 声誉理论的实证检验
5.2.1 数据处理和指标构造
5.2.2 子样本的构造
5.2.3 声誉理论检验的实证结果
第六章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债务融资约束[J]. 刘焱,姚海鑫. 软科学. 2013(10)
[2]政治关联、市场化进程与债务契约实证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余欣悦. 财会通讯. 2013(24)
[3]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危害研究[J]. 章欢.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10)
[4]政府干预、市场声誉与资本市场有效性[J]. 冯茜颖,程宏伟.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5)
[5]债务重组、退市压力与审计意见[J]. 张鸣,陈全,聂晶. 中国会计评论. 2011(01)
[6]基于行为主体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优化对策研究[J]. 杨宝,李仲轶,周书灵. 财会通讯. 2010(20)
[7]双向资金占用与上市公司资本投资[J]. 朱松,陈超,马媛. 南开管理评论. 2010(01)
[8]关于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党红. 会计研究. 2008(06)
[9]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魏涛,陆正飞,单宏伟. 管理世界. 2007(01)
[10]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 孔小文,于笑坤. 管理世界. 2003(06)
本文编号:3501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50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