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视角下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及仿真——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本文关键词:均衡视角下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及仿真——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摘要】:针对产学研合作如何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均衡合作模式的问题,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阶段均衡理论剖析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寻角点均衡下的产学研自给自足、局部分工(Ⅰ和Ⅱ)和完全分工组织结构,并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产学研均衡合作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均衡是一个递进、演化和失效的动态循环过程;分工组织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网络形成的基础,且产、学、研合作分工越完全,二分网络结构越复杂;产、学、研交易效率越大,合作网络整体的均衡效用越大。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复杂网络 合作创新 网络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5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4YJA63000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825)
【分类号】:F091.33;F276.42;F224
【正文快照】: 企业、大学和研究所作为异质类资源主体,扮演着不同的(专业化)社会分工角色(经济和教育),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产、学、研也扮演着不同的(专业化)劳动分工角色(知识消费者和知识生产者),对此,如何从经济均衡视角解释产学研合作分工的形成是创新领域面临的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锋;胡培;;战略联盟: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一般均衡交易规制结构[J];财经科学;2007年12期
2 陈泉;区域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杨三根,段钢;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全球供应链管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4 冯锋;李徐伟;司尚奇;;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功能及培育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9期
5 李嘉明;甘慧;;基于协同学理论的产学研联盟演化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9年S1期
6 吴绍波;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与演进[J];情报科学;2008年07期
7 汪斌,董峗;从古典到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与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J];学术月刊;2005年02期
8 任正华;冯国忠;;创新药物研发产业链与专业化分工[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年08期
9 赫连志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群创新路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丽君;胡卫东;傅国华;;中国农垦农业高速发展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2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张晓凤;赵建欣;朱璐华;韩彩欣;;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4 占金刚;詹满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超边际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5 雎国余;蓝一;;要素禀赋不对称与企业的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陈柳钦;;专业化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演进[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张明斗;徐邓耀;;超市销售:农产品经营的未来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韩天明;;网上零售的标准化交易模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若朋,荣蓉,吕廷杰;基于知识交流的两种产业协同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姜国刚;;从劳动分工到资源分工的内生演进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友;;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杜勇;;水库工程移民“双置换”安置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理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崔裴;;中国房地产业的行业结构研究——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制度变迁和产业集群演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陈心宇;;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姜国刚;尚井杰;;循环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工的内生演进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张铁男;张亚娟;;行业选择战略的超边际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卢山;徐迪雄;杨洁羽;罗长坤;;原创性药物研发不同阶段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邱爽;左进;;产业遗存再利用规划模式的合约性质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6 周正;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电子商务平台竞争规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光强;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范思琦;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兵;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成莹洁;基于商务合作的企业知识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齐美杰;论无形网上市场与有形专业市场的替代性与互补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刘娜;二元经济结构成因的国际背景探讨[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张鹏;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申海;重庆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伟东;陈增强;袁著祉;;利用朋友机制生成一类无标度网络[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4期
2 何雄浪;;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3 赵涛,牛旭东,艾宏图;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分析与建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汪丁丁;知识的经济学性质[J];读书;1995年12期
5 成思危;;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J];读书;2008年10期
6 谷书堂,杨蕙馨;关于规模经济的涵义及估计[J];东岳论丛;1999年02期
7 令狐昌仁;特色经济辨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贾秀丽;蔡绍洪;刘浩广;汪红;张芙蓉;;无标度网络BA模型的物理内涵及其改进模型的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李渤;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倪小军;王美娟;;无标度网络的3种病毒控制策略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淑娴,李成金;企业集群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年26期
2 陈莉平;黄仙姜;;基于4C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的构建及其运用[J];技术经济;2006年01期
3 贺泽;;面向最优加工成本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靓;;合作伙伴选择探讨[J];现代商业;2013年20期
5 任郑杰,王许斌;合作伙伴选择决策支持原型系统的内涵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占辉斌;尹琴;;企业营销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及合作关系稳定性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胡健;李向阳;;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10期
8 田海涛;朱智清;王晓强;;伙伴关系方式下工程项目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0年04期
9 王红军,何汉武,陈洪军,郑德涛,陈新;面向异地资源配置的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10 罗剑锋;;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通信运营商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及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红卫;马新安;;大型工程物资供应组织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2 应可福;薛恒新;;基于重要性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丽;杨利彬;;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商合作伙伴选择[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勇毅;经销商 如何选合作伙伴?[N];消费日报;2007年
2 ;化工行业:投资持续增长[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咨询事业部 曹卫云;发展IPTV耐心比激情更重要[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4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可 高洪艳 汪秀芬;中国企业“抱团”出击海外市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5 CUBN记者 曹淼;投资考量[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6 IBM全球服务部中国区战略外包副总经理 郭世勋;IT外包成功的合作法则[N];电脑商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陈翔;浪潮红帽合作更具想象空间[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付俊超;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陈超逸;复杂协同网络下产学研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段晶晶;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陈宇科;基于成本分担和联盟规模的纵向合作研发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邱慧君;企业赞助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丹;产学研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孙晓颖;跨行业协同营销中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王丽;研究型合作组织的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马辉;合作研发的伙伴选择及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杜凡如;协同制造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6 郝骞;校企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志莹;产学研合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8 王春慧;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瑞生;研究型合资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10 黄青锋;系统论视野下的产学研合作能力模型建构[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0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3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