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旅游经济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生态旅游经济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的观念和实践方兴未艾。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既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应当从区域规划、产业升级、制度保障、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调整、确立长三角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分类号】:F592;X19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生态旅游作为21世纪重要的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生态旅游”一词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顾问Lascurain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是有别于传统旅游的休闲消费方式,其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亚菲;宋涛;刘春凤;陈田;;基于要素叠加的旅游景区经济影响域空间分异——以八达岭长城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2 叶太平;;生态经济的“和谐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3 刘宇;;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政府规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7期
4 李周;;中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胤;王征兵;;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2 李红梅;衡阳;;陕北农村环境保护与反贫困的冲突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姜英朝;田慧霞;潘运伟;;河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4 魏娜;田义文;闫华娟;;论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5 何小怡;;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6 黄丽;李克国;王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英武山村旅游开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7 许东;汤蕾;;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8 奉钦亮;覃凡丁;粟维斌;;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9 王志稳;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涵的系统认识[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魏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勤;;安徽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谢剑峰;刘力敏;;河北省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对策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燕雪松;;环保理念的升级和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王仕龙;;生态旅游与南漳生态旅游发展研究[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王战江;周桂党;;关于黄河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法制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姜素红;;论我国地方环境立法之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玉华;孙艳;;我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汉水;陈晓光;;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卢珊;;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制思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杨兴;;论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的根源及现实表征[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仲雯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曹霞;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小矿的法律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海鸥岛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臧敏;泰山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及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宝杰;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晓枫;开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金娜;秦皇岛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艳玲;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俸俊玲;云南省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红梅;怒江州生态旅游的外部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贾琦;循环经济型旅游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隆国强;确定城市吸引范围方法的进一步探讨[J];城市问题;1988年01期
2 孙娟;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3 陈忠晓,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4期
4 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5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年04期
6 王铮;李刚强;谢书玲;杨念;闫丹;;中国新经济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7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8 张骁鸣,保继刚;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史冬防;;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与前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厉新建;中国旅游就业效应分析与制度创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居峰;生态旅游:事实与数据[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2 MeganEplerWood,李弗兰;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3 WolfgangStrasdas,李弗兰;生态旅游的开发合作[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4 PohPohWong,徐鹏;东南亚沿海生态旅游的趋势[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5 胡小;谁来保护生态旅游地的生态[J];环境导报;2003年15期
6 ;生态旅游[J];环境导报;2003年15期
7 张蓝青;纵论青海湖区的生态旅游[J];青海环境;2003年01期
8 本刊编辑部 ,旭阳;生态旅游:我们准备好了吗?[J];环境教育;2005年06期
9 张壬午;生态旅游与开发农业生态旅游[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年03期
10 李兴平;;略论生态旅游中的环境保护[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芙蓉;;福建省生态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封毅;封钦;;发展贵州生态旅游 推进民族乡镇新农村建设[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4 朱苹;;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的探讨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安娜;;生态旅游的内涵——以自然为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敦荣;王红霞;刘英;;生态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科学概念[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李晔;;基于泛化现象的生态旅游分类[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范忠勇;陈苍松;;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思考[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卞显红;张光生;王苏洁;;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林助金;;建设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必须坚持水土保持工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石标;生态旅游 走出误区[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郑阳;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N];中国旅游报;2002年
3 ;国外生态旅游管理与文化介入[N];中国旅游报;2002年
4 贾鹤鹏;北极生态旅游兴旺环境保护堪忧[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杨冬松;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玫;生态旅游家园的呼唤[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曹新军 王建国;湖滨生态旅游城魅力初显[N];中国旅游报;2003年
8 曹新向;用景观生态理念规划和管理生态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刘小龙;如何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农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杨登保 闫静霞;宁夏生态旅游:在生态脆弱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于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苏萤雪;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方向及基于环境伦理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佳峰;我国农耕文化背景下生态旅游的价值探讨与发展模式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张小舟;生态旅游协作与管治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曼曼;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颜颖;丰宁生态旅游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石丽;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D];新疆大学;2009年
7 于笑云;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雷明辉;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孙秉明;临朐县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袁丽;湖南省生态旅游标准构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0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