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经典文献回顾与述评

发布时间:2018-02-16 11:24

  本文关键词: 制度 工具变量 代理变量 经济增长 出处:《理论学刊》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政治制度、产权制度、法律与金融制度在制度集合中既重要而又能测度制度,通过实证分析这些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揭示制度的重要性。实证的结果表明: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促进或者阻碍的线性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个非线性关系;而且对不同的国家而言,同一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不一致的。由于计量的结果是依赖于计量技术和数据的取得,对于制度的工具变量和代理变量的选取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难以取得一致性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况且由于各种制度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等关系使得制度与经济增长的之间相互影响变得复杂而呈现非线性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更好、更先进的计量技术和良好的数据库来进一步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Abstract]: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the law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are not only important but also can measure the system in the institutional collection,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nstitutions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 more complex, not a simple promotion or hindrance of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more a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And for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me system and economic growth is inconsistent. Since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are dependen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data, There are some disputes about the choice of institutional tool variables and agency variables, so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 convincing conclusion of consistency; Moreo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complex and nonlinear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of various systems, which is bound to require better. More advanced metrology and a good database to further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山东大学数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含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2CJL0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基于制度视角的解读”(项目编号:2011M500165)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BS2012SF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江,谌昱;积极探索经济增长与制度选择的内在联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张军;关于“制度”的闲话[J];读书;2001年06期

3 石钟毓,杨立岩;政府、制度和经济增长[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张明娟;;《西方世界的兴起》评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5 谭忠真;制度: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J];计划与市场;2000年03期

6 郭东涛,谭志真;制度更是生产力的基石[J];北京经济了望;2000年01期

7 郭剑雄;社会科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J];学海;2000年03期

8 谭洪江;经济增长中政府行为的制度分析[J];岭南学刊;2002年02期

9 包先康;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周建军,鞠方,何恒远;技术与制度互动——基于传统增长理论的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罗斌;;论知识流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7 张妍蕊;温新建;;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8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林金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机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 郑易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版编辑 蔡荣鑫 周天芸 徐现祥;实现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N];广州日报;2006年

3 ;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N];华夏时报;2001年

4 陈忠斌;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N];光明日报;2003年

5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民营经济报;2007年

6 海南省财政厅 赵逸楠;破解经济增长的斯芬克斯之谜[N];海南日报;2011年

7 陈宇峰;经济增长已无法改变社会不平等[N];财经时报;2007年

8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超越简单的线性思维[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万冬梅;产权与经济增长[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李月清;资源富集:大国崛起的重要媒介[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6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9 潘向东;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制度安排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高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3年

3 赵大平;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中国实证[D];湖南大学;2003年

4 邬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张光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明哲;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厦门大学;2001年

8 周莹玉;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增长[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德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15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15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