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和转移及其代际关系——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中的若干难点探析

发布时间:2018-02-27 21:29

  本文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活劳动 社会平均养育费 转移 代际关系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定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对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继承和发展。一代人的劳动力生产全过程包括成长时期和就业时期。劳动力价值由成长时期消耗的养育费和就业时期需要的生活费构成,通过测算社会平均养育费和社会平均生活费可以计量劳动力价值。当劳动力作为商品被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时,它的价值会转移给新产品,这实质上就是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转化为生产以它为要素的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一般产品价值由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力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构成。劳动力价值还会发生代际转移。
[Abstract]:The new living labor creates value hypothesis that directly serves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labor force goods as value creating work, 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hypothesis about the value creation of living labor. The whole process of labor force production for a generation includes the growth period and the employment period. The labor value consists of the upbringing expenses consumed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and the living expenses needed during the employment period. The value of labor can be measured by measuring social average upbringing costs and social average living expenses. When labor is used as a commodity to produce other goods, its value is transferred to new products. In essence, this is the labor time necessary to produce the labor force, which is transformed into a component of the labor time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commodities based on i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the value of the general produc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The value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and the new value created by living labor constitute.
【作者单位】: 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恩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刚;何冬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益分析——以蚌埠市与芜湖市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余;;论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主体的培育和开发[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2期

7 魏下海;;论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人力资本投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6期

8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宁;;基于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10 朱满德;陈诗军;刘超;;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智毅;;澳门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梯队培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涂道勇;李世聪;唐莺;;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国桢;刘慧发;周洪武;;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与战略[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5 王超;李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投资[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欣光;;浅析城市管理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田汉族;;教育服务的经济学阐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找寻中对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米寿江;;反贫困中的回族教育问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强;山东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彩娟;引入监管变量的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旭虹;论大学决策权力运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丁晓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劳动者持股机制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生明;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方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刘春梅;按劳分配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关于资本积累规律与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讨论[J];世界经济;1982年09期

4 彭仁钧;;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劳动力价值呈下降趋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5 彭仁君;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再探讨——与蒋学模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6 董藩;焦建国;;劳动力商品租赁论——兼谈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起点[J];财经问题研究;1991年07期

7 李福生;试论行员工资的性质与内含结构[J];福建金融;1993年11期

8 杨天均;试论劳动力商品交换的三种法律形式[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2期

9 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J];前线;1993年09期

10 林勤青;略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J];嘉应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侠;;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无论[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2 苏丹;应莉莎;顾琳慧;高峗;Herbert Yu;Dionyssios Katsaros;许沈华;;PDCD6——蛋白组学研究发现其与卵巢癌转移相关[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黄彦钦;郑树;;微卫星不稳定大肠癌少见淋巴结转移[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杨载田;;休闲农业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索[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5 郭晋松;;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郭晋松;;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陈炳卿;薛英本;薛英威;刘瑞海;;共轭亚油酸对鼠黑色素瘤细胞与转移相关的细胞行为的影响[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余新民;;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谦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杰;;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A];福建省农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祝清俊;孙永堂;宋康;;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文彪;劳动力适度短缺或非坏事[N];中国审计报;2007年

2 张楠;按劳分配 劳动力价值几何[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何丰伦;网上流行“晒工资”[N];中国税务报;2007年

4 何志成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农民工现象与劳工标准[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魏文彪;劳动力相对短缺亦非坏事[N];西部时报;2007年

6 记者  俞嘉骏;上海市应利用相对优势吸引人才[N];组织人事报;2006年

7 四川师范大学 石开贵邋石晓莉;同命不同价的法律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8 魏文彪 (南昌 编辑);劳动力适度短缺并非坏事[N];华夏时报;2007年

9 何丰伦;网民“晒工资”,劳资博弈添依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巫继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院;低标工资 社会公害待除[N];证券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志军;转移抑制基因Kail/CD82、ME491/CD63与integrinα5基因在卵巢癌浸润转移中作用及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欧阳运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许昆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博;联合检测CD44v6和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王松梅;新型抗肿瘤转移多肽(β肽)的基因工程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D];复旦大学;2005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李铁滨;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静;肿瘤新靶点HAb18G/CD147与癌—基质的交互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王小春;SKP2在食管癌中的扩增和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飞;PRL-3、MV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陈明远;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风险的承担及转移[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3 刘勇;食管鳞癌中MMP-1和T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5年

4 李林森;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霞;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武汉大学;2005年

6 肖鼎光;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7 孙婧;论信托型信贷资产证券化之资产转移法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张锐;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清扫术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邢子英;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文进;跨国企业装备制造中心转移项目后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4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44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