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经济人生存论世界的缺失及欲求假象

发布时间:2018-02-28 08:20

  本文关键词: 经济人 生存论世界 欲求假象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经济人假设的思想中,经济学家一般都设定了经济人是具有固定本质的现成存在者,经济人因为是具有固定本质的存在者而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去存在,所以关于经济人假设思想首先就缺失了经济人去存在的生存论世界,经济人生存论世界的缺失使经济人不以上手之物作为意向对象,而是以快乐和幸福作为欲求对象,造成了经济人的欲求假象,加深了经济人对生存论世界的疏离。
[Abstract]:In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economists generally assume that economic man is a ready-made being with a fixed nature, and economic man is a being with a fixed nature rather than a depresence in the sense of existentialism. Therefore, on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first of all, the existence theory world of economic man is missing. The lack of economic man existence theory world causes economic man not to take the things that are in the hand as the object of intention, but to take happiness and happiness as the objects of desire. It creates the illusion of economic man's desire and deepens the alienation of economic man from the world of existence theor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F0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窦晓光;浅析邓小平关于时间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桂蓉;;和谐社会视野下公共文明建设价值新议[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3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秋萍;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舸;;环境问题中“政府失灵”现象讨论和建议——基于政府“经济人”视角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2 董平均;;司马迁天下“皆为利”思想简论——兼与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比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江凯;彭盈;;浅议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激励方式[J];企业导报;2011年12期

4 王琳;;“学霸”才是院士兼职的真问题[J];民主与法制;2011年17期

5 刘宗华;毛天平;;泰罗科学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东宏;;人性假设与管理的理论及实践演变趋势[J];企业文明;2011年06期

7 蔡敏;古成林;;浅论企业员工激励[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2期

8 于涵;;从合法性角度看财政体制变迁[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9 刘慧峗;乔太;;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网络公民参与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J];职业时空;2011年08期

10 罗春梅;;适应性理论与政府采购预算信息公开[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飞虎;吴锦宇;;事实的推导、预测与发现——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信息的限度与陷阱[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蒋为群;;马克思对经济人假设的评判之探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杨平;;服务型政府根本推动力论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方竹兰;;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人假设的反思[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洁;朱富强;;政治经济学的回归与女性经济学的兴起[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苏胜利;;“生态人”不宜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基于西方法律人性预设演进的检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何子张;侯雷;;基于主体利益相关性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刁伟涛;;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和降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孙世强;刘云;;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效率的因素分析[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恩富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经济学现代化的创新点及假设[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谷亚光;探寻构建和谐社会的“完整人性”理论[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冯斗斛;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戴志强;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不能超越历史阶段[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冯易;绕不过的理论铺垫[N];中国质量报;2008年

6 王子鹏;旧城改造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戴志强;成熟的企业终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杨宇立;混淆目标与手段的做法不可取[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邵渝;经济人理性滥用会造成社会人理性缺失[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戴志强;“经济人假设”不妨碍民企奉献社会[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益;信用、契约与文明[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宋跃华;佛学与企业管理[D];四川大学;2006年

3 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4 武建奇;马克思的产权思想[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邓春玲;经济学中的人[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孙良国;关系契约理论导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阮守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张建玲;生产型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方以启;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立场的根本转变[D];苏州大学;2009年

10 乔东;管理思想哲学基础反思[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中秋;经济人假设述评及其超越[D];西北大学;2003年

2 张捍东;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肖遥;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共生[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4 冯俊刚;中国公共决策主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郑海燕;走私现象解读与中国缉私体制的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伟;公务员人性假设与激励机制的建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孙晓颖;证人出庭作证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于雅;经济人和经济发展—批判与反思[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张卓莉;经济与伦理的统一[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郝身永;经济学“效用”概念物质化与反物质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6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46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