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产国际分割及其对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24 09:07

  本文选题:生产国际分割 切入点:价值链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摘要】:本文从不同层次行业部门、不同发展水平分组国家角度实证探讨了三种贸易形式下的生产国际分割程度对价值链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分部门来看,虽然非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程度小于加工贸易形式的程度,但非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要明显大于加工贸易形式的作用。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在资本高技术密集型部门最为明显,在一般技术部门次之,劳动资源密集型部门最低。从分组国家来看,非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在发达国家要明显大于其他国家,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在其他国家要稍微大于发达国家。
[Abstract]:This paper empirical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on the value chain level under three kinds of trade fo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industry sectors and sub-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dvancement of the value chain. In subsector terms, although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form of non-processing trad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form of processing trade, However,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segmentation of non-processing trade in the promotion of value chain position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form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in upgrading value chain position is most obvious in capital-intensive high-technology intensive sectors. In the general technology sector, the labor-intensive sector is the lowest. In the sub-group countries,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segmentation of non-processing trade in upgrading the value chain position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form of processing trade has a slightly greater effect on the value chain position in other countries tha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FDI传导机制与国际市场结构变化的分析”(09XJY011)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与路径选择研究——以新舟700飞机项目为例”(2012KRM77) 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07200701)
【分类号】:F062.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2 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3 徐毅;张二震;;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4 刘绍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5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6 刘庆林;高越;韩军伟;;国际生产分割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7 盛斌;马涛;;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基于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荣;王明喜;;机电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实证分析:以北京为例[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2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3 陈晓华;刘慧;;要素价格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J];财经研究;2011年07期

4 戴翔;;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10期

5 王林辉;苏碧娟;董直庆;;我国进口机械设备的技术结构及其资本体现式技术溢出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6 梁运文;张帅;;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7 高静;;专业化分工中的国家出口生产力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1期

8 张莉;鲍晓华;;外包量化方法的新进展: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9 祝树金;奉晓丽;;我国进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变迁分析与国际比较:1985-2008[J];财贸经济;2011年08期

10 黄宁;蒙英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评估——基于垂直专业化比率指标的改进与动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玉;孙文远;裴育;;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益分配:基于Stackelberg竞争博弈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FDI、国际外包承接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赵进文;吕延方;;中国承接日本制造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孙文远;裴育;;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9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俐;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伯森;基于交互记忆的软件外包知识转移与绩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曹玉书;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彭兴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旭东;离岸服务外包接包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韩洋;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与软件外包承接能力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江艳;劳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张艳;关于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陈明秋;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象;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垂直分离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2 刘志彪,吴福象;全球化经济中的生产非一体化——基于江苏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3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4 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2期

5 刘绍坚;;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7年06期

6 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一个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7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技术扩散效应——基于中国198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的新道路(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11期

9 冼国明;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10 王耀中;刘舜佳;刘佳义;;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冰;中国软件出口欧美暨离岸软件外包产业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全良;旅游资源价值链及其基因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6期

2 马鹏程 ,陈伟;“微笑曲线”的启示——浅谈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04年37期

3 逄咏梅;基于价值链的4PL价值创造初探[J];财会月刊;2005年23期

4 张志宇;中国软件产业竞争力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唐家海;;成本控制认识的误区及解决对策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6 张向国;吴应良;;电信业:从价值链的分解到价值网的建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7 田辉;恢光平;赵辉;;基于价值链的“都宝”品牌竞争战略[J];江苏商论;2006年04期

8 刘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6年25期

9 ;读者来信[J];互联网周刊;2006年27期

10 周驾华;;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平;;基于价值链的我国IC产业发展对策研究[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刘n\;;电信运营商的价值链定位与策略[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建中;高杨;;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困境与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跃;张利平;;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创新[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星红;江明亮;;打造价值链 塑造烟草商业企业品牌[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俊娥;刘敬严;谷洪雁;;基于价值链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笑;;新媒体:重塑媒介产业结构的力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王晓明;;卷烟商业的战略成本管理[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梅龙宝;彭斌;张生花;;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竞争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曾进;;快速成型技术与企业竞争优势[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 文;华为Expert平台构建互联网价值链[N];中国电子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黄前柏;中小企业期待“软重生” 12招或可过冬天[N];证券日报;2008年

3 记者 周亚峰 通讯员 颜昌敏 实习生 徐世喜;减产不减收 养蟹业求解价值链重塑[N];湖北日报;2010年

4 中兴通讯 王新盛;掌控智能管道,重构价值链[N];通信产业报;2011年

5 ;激活企业价值链[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本报记者 林琳;陈仕俊:整合时代运营商演绎价值链竞争[N];通信信息报;2004年

7 特约记者 姜坤 吴新生;第五站:解析浩伦新型农资价值链[N];农资导报;2006年

8 芮明杰;价值链全球分布变化与对策[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张宇虹;张钜标逆向打通价值链[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10 郭艺;每年100%增长 网聚190万用户[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洪转;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张立辉;我国发电企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黄庆波;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吕文学;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达凯;机械制造过程非核心业务外包战略决策与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孙Y,

本文编号:1657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57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