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8-03-27 18:45

  本文选题:生态足迹 切入点:灰色预测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摘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及资料文献汇总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河北省2001-2007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找出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未来的生态足迹进行预测,进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以期对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良性调控,促进河北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显示:近年来,河北省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减弱,而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了生态赤字,这表明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耕地)和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因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对河北省进行生态足迹的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grey forecast model and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change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07 are found out, and the future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forecaste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benig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promote the overall,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Hebei Province is obviously weakened, an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is in an unsustainable state, and its development is at the cost of over-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In particular, the degree of overexploit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mainly arable land)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energy) is already considerable.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that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Hebei Province.
【作者单位】: 河北邢台学院;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土地科学中心;
【基金】: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地理学方法研究”(编号:2007FY140800)资助
【分类号】:F06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郭娜;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2 蒋依依,王仰麟,卜心国,王建华;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耕地压力动态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4 郝东恒;丁欣;;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李颖;董志;;以生态足迹为基础的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7年02期

6 刘建兴,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浩;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05年05期

7 赖力;黄贤金;刘伟良;;区域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模型——以1995年~2003年江苏人均足迹为例[J];资源科学;2006年01期

8 余万军,吴次芳,尹奇,方斌;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初探——以杭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杨攀;张宇;;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3 陈华友,吴涛,许义生;灰关联空间与灰关联度计算的改进[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魏中俊;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趋势的灰色系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王学林,吴振廷,周冬生;棉铃虫取食小麦的生存和营养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6 王晓伟,刘晓媛,陆朝晖,罗明英;新疆与发达省区农业发展的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7 陈宏珍;影响农民增收的政策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8 江标初,陈映鹰;模糊分类在土地利用/覆盖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9 张敏;韩芳;王卫;;河北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10 高卫东;张梅荣;汤均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耕地动态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由立真;穆志纯;;基于GHSOM网络预测客户欺诈行为[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代晓松;;辽宁省海洋产业关联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薛俊芳;高建刚;;基于灰色聚类的子拆卸体划分[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波;黄文清;张俊飚;;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评价及其制约因素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艳丽;;生态工业园区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郑德玲;刘聪;方巍;方彤;;基于灰色理论与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董捷;董云峰;;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TBM弹道预测[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永义;张晓东;朱德海;;数字农业:农业产业空间分析研究基于GIS的市场域构建方法研究——以安徽省饲料企业为例[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文妍;胡渝清;马泽忠;石伟;;重庆西部丘陵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以重庆江津市永兴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吕凤虎;李宜敏;罗爱民;罗雪山;;一种改进灰色聚类评估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蓬;动态测量误差修正灰色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2 石宝军;电子文献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3 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4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亓四华;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6 李俭;大型电力变压器以油中溶解气体为特征量的内部故障诊断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张怀清;基于Internet的林业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系统(FINFOSYS)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8 江龙;政府经济的监督理论分析与制度安排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余鸣;中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10 李群;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勋;三滩黄河大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乔梁;中国农村个体经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罗战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玉屏;水稻旱作条件下根系生长特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5 於t ;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6 叶祥北;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计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7 常军;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变化监测与模拟预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姚利民;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9 吕伟生;加入WTO后,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调整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王吉明;学生公寓建设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3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丁一;;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在辽宁省的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4 戴明忠,盛学良;江阴市近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5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郭娜;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6 黄肇义,杨东援;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痕迹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7 张令,项学敏,周集体;辽宁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方法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月霞;河北省人均耕地警戒值测算[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9 王书华,张义丰,王忠静,毛汉英;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郊经济协调评估——以河北省新乐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10 “河北省生态与灾害研究”课题组;河北省生态区划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敬祥;城步县生态足迹计算及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金花;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薛国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超;;基于灰色模型的房地产预警度分析及预测[J];商业时代;2011年23期

2 涂雄苓;;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测模型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3 赵海青;;基于熵值法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在高峰负荷预测中应用[J];大学数学;2011年03期

4 魏丽;袁红;;基于灰色模型对宁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趋势分析与预测[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6期

5 赵庆波;安立仁;;陕西省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基于等维递补灰色预测模型[J];未来与发展;2011年08期

6 黄志平;张龙;;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1年15期

7 张鑫;任永泰;王福林;付强;;基于改进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年降水量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1期

8 侯丽敏;马国峰;;基于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铁路客运量预测[J];计算机仿真;2011年07期

9 王斯达;;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影响的分析——基于灰色模型的预测[J];财政监督;2011年20期

10 穆海林;王文超;宁亚东;李刚;;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能源消费预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刘侃;田鑫鑫;;基于辛普森积分公式优化的灰色预测模型[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文瀚;刘思峰;王燕;;中国企业债券信用价差的灰色预测及实证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志达;张洪玉;张国永;;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中国环保投资总额预测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平海;;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物料采购预测模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丁霞;肖新平;;基于多因素的证券收益率灰色组合预测模型[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孟祥娟;向铁元;;基于灰色理论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中长期负荷预测[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8 刘侃;田鑫鑫;林园;尹邦坤;;直接离散GM(1,1)模型及其应用[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张平;;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预测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钱毅;裴加成;;灰色预测理论在weibull分布下数据评估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关叶青;基于序列算子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谢乃明;灰色系统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崔杰;灰色不确定系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李群;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冬光;控制技术在投资预测模型建立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张炎亮;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文静;金融时间序列的长记忆特性及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蒋辉;经济预测的灰色支持向量回归方法[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焰;湖南省生态足迹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袁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薛国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王莹;土地储备制度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及合理储备量的预测[D];河南大学;2009年

5 袁鑫;EVM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吴丽丽;吉林省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史密;城市地价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董斌;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娄宇泽;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人员工作潜能评估系统[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忠桃;灰色预测模型相关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2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72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