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体的劳动时间——《资本论》及其手稿时间观的存在论阐释
本文选题:主体 切入点:测度时间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3期
【摘要】:《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时间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语境中,劳动时间被马克思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运动本身的一个关系要素,具有作为主体的劳动时间和客体化的一般劳动时间两种形式规定。劳动时间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体系中的一种运动主体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对象化、客体化为商品、货币、资本、工资、利润、剩余价值等社会存在,构成了一个由其不同化身共同构成的独特的整体社会关系存在结构。资本逻辑实质上就是资本家通过强制劳动,以客体化、对象化劳动时间为依托,追求统治和支配更多的活劳动时间的逻辑,同时也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制度基础上的剩余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矛盾逻辑。
[Abstract]:The concept of labor time in Capital and its manuscripts is a relational category. In the theoretical context of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labor time is understood by Marx as a relative element of capitalist social movement itself.There are two forms of labor time as the subject and objectification of the general labor time.As a kind of movement subject in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labor time is objectified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value formation, and the object is commodity, money, capital, wages, profits, etc.Social existence, such as surplus value, constitutes a unique social relationship structure composed of its different incarnations.In essence, capital logic is the logic that capitalists seek to rule and dominate more living labor time through forced labor, relying on objectification and objectification of labor time.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contradictory logic of surplus labor time and free time based on wage labor system.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研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杂志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07)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2D011)
【分类号】:F091.91;F2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化凯;《庄子》相对主义与相对论物理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2 程民治;牛顿的科学美学思想评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石国进;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4 孙玉忠,张明雯;科学:发展与进步关系辨析[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尚九玉;;简析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兼论科学与信仰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李建军;科学发现及其逻辑性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7 王晓磊;;论西方哲学空间概念的双重演进逻辑——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胡骄键;;《说文解字》时空观简议[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卜丛;;时空观的继承与飞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梁保胜;陈慧泽;;从可逆到不可逆——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时间之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亚琳;;牛顿假说观浅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刘建立;;试论自然观的人学基础[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晶;;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时间观念变迁——基于云南彝族与广西仫佬族的观察与访谈[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论莱布尼茨的科学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玉忠;科学进步及其中间范式[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渤;人为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欣雁;代价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1995年
7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石艳;我们的“异托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磊;历史循环论和他者[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娟;贝克莱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吴晓东;神话思维范式与科学思维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张军;中国近代科学观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乐;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及其当代文化批判[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磊;兴趣在科学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岳;当代建筑设计方式的革新—参数化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杜红;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邱书婉;时间&美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卜丛;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范振杰;科学精神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社会效应[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裴江滨;;资本逻辑中的“蚁族”生成与扩大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3期
2 邱林川;;新型网络社会的劳工问题[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3 温铁军;刘湘波;;重建劳动文化 重塑劳动地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9期
4 王莉君;;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评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视角[J];朝阳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吴秀莲;;解析人力资源管理范式的演进逻辑:一个资本构成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3期
6 曹前满;;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休闲还是失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雅琴;中国制造西进及劳动力短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15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1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