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 参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5期
【摘要】:正一我于1925年10月,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善文村,乳名卫玉童。祖辈世代务农。6岁时,父亲送我入本村小学读书,1937年春考入东冶镇沱阳高级小学。本村小学老师在我离校前给我起了个官名"卫显贵"。1938年秋,在沱阳高小只读了一年半,因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冶镇和我的
[Abstract]:Zhengyi I was born in October 1925 in Shanwen Village, Wuta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breast name Wei Yutong. My father sent me to the village primary school when I was 6 years old. Spring 1937 was admitted to Tuoyang Elementary School in Dongye Town. My villag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gave me an official name "Wei Xiangui" before I left school. In the autumn of 1938, I read only a year and a half in Tuo Yanggao, as Japanese invading troops occupied Dongye town and min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2;K82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卫兴华;;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1993年Z2期
2 卫兴华;不要混同“公有制形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J];经济经纬;2004年06期
3 卫兴华;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的转换[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年03期
4 卫兴华;洪银兴;魏杰;;计划调节导向和约束的市场调节[J];经济研究;1987年01期
5 卫兴华;黄泰岩;;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1987年05期
6 卫兴华;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7 卫兴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卫兴华;关注马克思的财富论[J];人民论坛;2004年01期
9 卫兴华;;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卫兴华;[N];光明日报;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广庆;;论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1期
2 于乐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平与效率[J];东岳论丛;2007年03期
3 杨永华;;论马克思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赵惠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默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J];湖湘论坛;1992年03期
6 梁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问题理解[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石晶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不容否定[J];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8 吴航;;建国六十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主题及主要成就[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5期
9 刘振环;白非;;私有制效率的决定因素:制度组织形式——马克思与科斯、诺斯的比较[J];经济问题;2008年11期
10 卫兴华;张福军;;2010年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永建;政府结构变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桂大一;中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贾国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石正方;城市功能转型的结构优化分析[D];南开大学;2002年
5 卢林;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峰;马克思财富观的人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健;论现阶段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D];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
3 李春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4 胡国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光;;“对这个现象我感到忧虑”[J];党史文汇;2006年01期
2 王助尧;生产力标准探要三题[J];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02期
3 樊瑞平;邹广文;;生产力标准与人的全面发展[J];文史哲;1989年01期
4 赖恒蓉;论生产力标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J];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6期
5 郑祖泉;论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内在统一的实现形式[J];重庆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6 边吉;;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7 周新春;试论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年S1期
8 张新年;施昌凤;;生产力标准的外层考察与内层剖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8年06期
9 韩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略论邓小平的经济思想[J];现代哲学;1994年03期
10 孙思焕;生产力标准与唯物史观[J];生产力研究;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运福;;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元良;;传统诚信美德与生产力的发展[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伏林;;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营造区域经济“航空母舰”——天心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查思考[A];民营经济研究论文选粹[C];2004年
4 包亚钧;;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再认识[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5 李志平;肖波;;促进青年在非公经济中健康发展的对策浅思[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6 陈明顺;唐剑华;;对非公有制经济人群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探讨[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做到“两个坚定不移”[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8 周晓梅;;试析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新型经济关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贾履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业改革[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卫兴华;;关于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几个问题[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超亚;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跨越[N];贵州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政策保障[N];贵州日报;2006年
3 廖意如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第三次跨越[N];温州日报;2007年
4 陈明德;深化改革积极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梁忻;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关系的突破[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胡康生;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N];人民日报;2004年
7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入历史发展新阶段[N];人民日报;2005年
8 ;从全局高度审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唐海滨;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政策[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邵伟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统一[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要武;邓小平改革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3 陶世隆;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王世勇;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978—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索红;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姚顺波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姜贤求;转型期中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从韩国实践中得到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汪海;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权的公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6年
9 朱世陆;人类主体经济学探索[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惠建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评价的现代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聂振军;延边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究[D];延边大学;2000年
3 宋娟;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经济及其路径选择[D];西北大学;2008年
4 高宇;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复旦大学;2009年
5 赵其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变迁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毅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及其建设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7 王桂云;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许吉团;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下人的全面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梁丽莎;近代工商会馆市场化因素及其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徐恩火;论公平与效率关系及公正[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83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8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