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城镇区域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本文选题:北疆 + 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摘要】:城镇区域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文中以北疆14个主要城镇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建立了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引用协调度发展模型以及经济生态效益划分标准,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北疆城镇区域14个主要城镇的经济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不高,平均协调发展度仅为0.46。2)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总体水平都较低,平均经济效益为0.21,平均生态效益为0.30。3)各城镇中属于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的两个,经济主导环境滞后类型两个,其余均为经济滞后环境主导型。
[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oasis ecosystem in cities and town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aking 14 main towns in northern Xinjia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ocial economy and oasis ecosystem, applies entropy weight method, quot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classifies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oasis ecosystem in the study area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cosystem of 14 major towns in northern Xinjiang is not high, the averag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only 0.46.2)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s low. The average economic benefit is 0.21, and the average ecological benefit is 0.30.3) the two cities and towns belong to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synchronously, the economic dominant environment lags behind two types, the rest are the economic lag environment leading typ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17816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XRK010)资助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远,海热提,马映军;新疆绿洲环境容量计算[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2 段汉明;新疆城镇分布结构的特征[J];城市规划;2000年06期
3 王书华,张义丰,毛汉英;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4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5 邵波,陈兴鹏;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1期
6 白洁;王学恭;赵成章;;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0年01期
7 赵文智;庄艳丽;;中国干旱区绿洲稳定性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年02期
8 丁建丽;张滢;王宏卫;;干旱区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9 薛乃川;贡璐;安尼瓦尔·阿木提;;新疆能源、经济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10 王范霞;毋兆鹏;;近40a来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动态演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辉;;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甘肃省14 个市州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6期
2 常玉苗;张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周宾;陈兴鹏;吴士锋;李杰兰;;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4 陈辉;;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5 朱效明;李旭祥;张静;;黄河流域县级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翟苗苗;吴泉源;徐艳慧;张芬;;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7 张永明;翟禄新;宋孝玉;沈冰;;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6期
8 王国刚;杨德刚;乔旭宁;杨莉;唐宏;;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9 王煜;何剑;;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稳定性评价[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10 张军民;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区域开发规律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柳林;刘兆德;;东部沿海地级以上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许田;;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孙九林;李濵;;构建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金巨刚;周生路;;主体功能区土地协调性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大伟;胡山鹰;沈静珠;陈定江;;我国西部区域生态工业系统构建实探[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楼俞;石磊;;邯郸市物质流分析[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孟丽静;;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承德兴隆县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李铁松;王文敬;任德有;李剑;;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四川南充城市案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易定宏;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生态系统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贵奇;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环境评估模型及其在铝工业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5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谢芳;兵团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张杰;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高磊;玉米深加工过程废水处理及回用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成六三;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10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智弥;大连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付聘聘;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李娟;区域工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晓坡;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邓小霞;丹东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7 徐福军;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8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庞莎;榆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莹;河南省方城县城关镇人居环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张钰,刘桂民,马海燕,王根绪;黑河流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3 李小玉,武开拓,肖笃宁;石羊河流域及其典型绿洲景观动态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4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邢修三;论动态统计信息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史德宽;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7 杨建森;生态城市的构架理论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5期
8 袁远,海热提,马映军;新疆绿洲环境容量计算[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9 陈跃,邓南圣;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环境管理工具——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10 肖健飞;常规大突破──社会转型期城市规划的变革[J];城市规划;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榴艳;新疆绿洲发生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何谋军;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研究——以遵义市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宇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探讨[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2 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3 赵晗;;基于投影寻踪的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年11期
4 毛舒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姜钰;;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的预测与优化控制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6 李文慧;谢可贵;陶建军;余光辉;;苏南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7 张志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年03期
8 胡超美;朱传耿;刘波;;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9 马嘉菁;高妍;;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创新;2008年04期
10 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江;景元书;刘杰;;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聂学艳;;北疆水利工程对北疆旅游格局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凤桂;张虹鸥;陈伟莲;;广州市宏观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度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辛渝;陈洪武;李元鹏;张新;卢戈;博力健;;北疆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多尺度突变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鹿晨昱;陈兴鹏;黄艳;;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毛炜峄;;北疆夏季降水与前一年大气环流指数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郭江平;李雪源;吐尔逊江;;新疆北疆近年来审定棉花品种主要性状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兴科 黄艳 实习生 冯丽;北疆旅游业发展各显特色[N];新疆日报(汉);2002年
2 胡维斌 李月玲;几十年棉花未有其名 今朝“北疆”牌诞生[N];农民日报;2000年
3 新疆乌苏市委副书记、市长 托呼木哈买提·斯拉依尔;乌苏:打造北疆重镇[N];中华建筑报;2001年
4 李宏;构筑绿色屏障 共建美好北疆[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新疆记者站 石承烈;资源整合 北疆旅游重整河山 异地联动 一线多景串联互补[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新华社记者 吴国清 丁铭;为了北疆这片原始森林[N];人民日报;2002年
7 刘裕新;北疆红提极品辈出[N];农民日报;2002年
8 张晓祺 本报特约记者 傅永国;北疆哨所网络娱乐到“北京”[N];解放军报;2000年
9 姚福真 尹逊森;工资增长 股东分红 股价增值[N];中国建材报;2001年
10 扈明;天津港北疆港区工程启动[N];国际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红;“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姜钰;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李秀娟;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邹海波;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机理分析与状态评价[D];长安大学;2007年
5 王江炜;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于忠军;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晓慧;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李湘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峰;区域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多目标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汪玲;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发展协调关系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天;山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魏立锋;城市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刘凤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万小磊;杰克·伦敦北疆小说里的生死搏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王索漫;中国省级区域环境、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方丽;江西省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刘国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伺服机制[D];同济大学;2007年
8 王富世;城市水务现代化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姬冬梅;吉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满强;长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4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0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