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低碳技术 + 商业化潜力 ; 参考:《华侨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形势的需要,是应对国家节能降耗需求的需要,是抢占低碳经济高新技术前沿的需要,是适应全球性能源变革趋势的需要。目前,低碳技术商业化活动正成为政府和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推动低碳技术商业化也已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低碳技术池里有海量的技术清单(可以通过专利网、技术合同等渠道获得),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不可能对所有的低碳技术商业推广,况且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低碳技术仅是小部分,所以必须从中挑选潜力较大的低碳技术优先转化。如何评估低碳技术的商业化潜力,评价指标由哪些构成,影响低碳技术的因素又有哪些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低碳技术相关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技术现状与前景预测等定性描述阶段,研究内容很少涉及低碳技术商业化影响因素或商业化潜力,至于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的专项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进行探讨,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技术优选和决策工具。 本研究以“相关理论基础→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影响因素分析→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指标赋权→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为写作路线。首先,本文系统回顾了低碳经济理论、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理论。在此基础上,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从公共视角,探析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影响因素,提炼出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支撑因素、符合性因素、效应性因素等五个主要因素,并以这五个因素为准则初步构建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原始指标体系。其次,以原始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进行预调研,对专家调研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检验量表的合理性,继而根据各指标的描述统计结果和专家咨询意见,微调指标构成,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第三,针对指标赋权,设计了“关于‘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咨询表”,结合Delphi调查,选用群组层次分析法(AHP法)处理指标权重问题。最后,结合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运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电动汽车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例证研究。
[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is the need to cope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situation, the need to meet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the need to seize the frontier of high-tech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need to adapt to the global trend of energy change. At present,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common goal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here is a vast list of technologies in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pool (available through patent networks, technology contracts, etc.), and it is not possible to commercialize all low-carbon technologies with limited resources. Moreover, the low carbon technology which can bring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is only a small part, so we must select the potential low-carbon technology priority transformation. How to evalua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what constitutes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what factors affect low-carbon technology ar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low-carbon technology remain at the stage of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such as the status quo of technology and 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prospects. The research content rarely involv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r potential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As for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evaluation special research, is still in blank. It i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a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tool for technology selec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for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to buil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and to empower the potential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Power evaluation "is the writing route." Firstl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y of low carbon economy, the theory of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and the theory of data analysis method. On this basis, from the public angle of view,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and extracts five main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ical factors, market factors, supporting factors, conformity factors, effectual factors, and so on. Based on these five factors, the original index system of commerci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Secondly, based on the original index system, the author designs a questionnaire for evaluat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carries on the pre-investigation, carries on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to the expert survey data, test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cale by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Then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each index statistical results and expert advice fine-tune the index structure and finally form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as the basis of follow-up research. Thirdly, an expert consultation table on the index weight of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is designed in view of the index weighting. Combined with Delphi investigation, the grou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index weight problem. Finally, combin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the expert investig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柏林;;吹响“低碳经济”的进军号[J];电气时代;2008年07期
2 桃花朵朵;;晒晒我家的低碳生活[J];女性天地;2010年01期
3 李婧;;低碳住宅不只是个传说[J];世界博览;2010年06期
4 ;什么是低碳经济[J];四川环境;2010年02期
5 洛桑多吉;;崇尚低碳生活贵在行动[J];中国林业;2010年10期
6 ;低碳生活[J];青海气象;2010年02期
7 ;首个“中国低碳指数”诞生 间接催熟“碳交易”[J];山东陶瓷;2010年03期
8 谢华生;常文韬;樊在义;李燃;李浩楠;;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指标与途径[J];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10期
9 秦泽忠;;一辈子都“时尚”着[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杨建南;;低碳之家[J];分忧;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国勤;黄依南;;低碳经济及其国内外的新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穆岩;耿炜;;如何发展低碳经济[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郑志洋;武桂桃;;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金宗哲;;低碳节水健康衣[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梁耀;;“低碳北碚,绿色北碚”建设方式浅谈[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7 ;规划低碳新城启动区 推动低碳城区建设[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8 瞿肖怡;张志军;李莉;;科技引领低碳生活 全力打造低碳社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9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陈旭峰;孙智群;;低碳何以可能及何以可行?[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婧婧;低碳生活,很时尚很环保[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邱登科;低碳设计 激活可持续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8年
3 黄胜利;低碳经济下的中国能源未来[N];市场报;2009年
4 记者 邱登科 实习生 邬鹏;广州两会最潮话题:“低碳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金堂 韩雁 刘澜 赵志敏 企业主管 聂铭新 教师 冯娜 公务员 李璐;新能源:托起低碳保定[N];保定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莉;中国低碳之路怎么走[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记者 张朝辉;亚太低碳经济论坛——2009中国峰会在北京举行[N];保定日报;2009年
8 记者 庞东梅;抓住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N];金融时报;2009年
9 王晶;低碳经济:升华新一种文明[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 杜飞轮;高碳能源如何发展低碳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文升;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邓舒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安红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谭筱川;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其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永胜;低碳经济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东华;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视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志琰;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6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0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