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industrial and academic cooperatio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s analyz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etermined by AHP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e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odel. Finally, an example is given to verify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a conclusion is drawn.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jyty125) 湖北省教育厅软科学重点项目(D20081111)
【分类号】:O159;F06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朝晖;;雇主品牌竞争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金芙蓉;罗守贵;;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文刚;刘建东;戴波;王红梅;张立新;魏文渊;于静;;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2 武海峰;牛勇平;;山东省产学研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11年12期
3 李艳华;;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谭建伟;叶丽;;基于产学研联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5 刘小燕;;贵州产学研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徐燕;;基于激励/贡献模型的和谐雇佣关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赵喜仓;王松顶;孙继跃;;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12期
8 华强;;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机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梁云;徐东风;王栋;;信息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讨和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年04期
10 王浩;梁耀明;;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秦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成龙;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韩馥冰;高校知识创新联盟及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爱冰;浙江省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尹晓娜;基于灰色模型的企业合作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赵爱君;秦皇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李建邦;产学研合作效果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关系[D];山西大学;2010年
6 王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缋效的评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朱丽丽;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何迎朝;基于绩效的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玉宽;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马文广;四川生猪产业链示范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宏岩;;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关毅,周欣荣;产学研联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科技与管理;2002年04期
3 林盛杰,张家皋;谈“产学研合作”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5期
4 王海斌;;冷观“最佳雇主”评选热[J];人力资源;2008年24期
5 殷志平;;雇主品牌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10期
6 夏凤;;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J];职教论坛;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力;刘新梅;;“边界巡视者”依赖还是“信任”和“一体化机制”取胜——来自产学合作机构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年05期
2 陈威;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合作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05期
3 杨东占;;中国产学合作的兴起[J];科技导报;1992年10期
4 张力;聂鸣;;促成衍生公司产生的因素:产学合作视角[J];科研管理;2009年03期
5 褚超孚,葛周芳,赵爱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市校产学合作新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2期
6 沈恩泽;;日本的“产学合作”现况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03期
7 姜从盛;对一起产学合作纠纷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7年04期
8 李建强,陈启愉;加强产学合作 促进成果转化[J];广东科技;1997年09期
9 李云梅;黄祥;;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校企联盟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10 胡振荣;加强产学合作发展高校科技工作[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弟;;产学合作,共创未来[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姚树俊;康萍;蒋梦莉;张晓瑞;;知识类别在知识转移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志东;;韩国产学合作经验对建设沈阳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关丽华;;ERP中的技术和人[A];冶金企业MES和ERP技术实践论文集[C];2005年
5 陈守明;张志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禹献云;曾德明;;基于多Agent的创新网络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学通;;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8 邹晔;;结合专业进行项目开发 建设品牌专业的“产学合作中心”[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蔡翔;李翠;冯美珊;;知识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命题[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复杂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粘滞知识转移机理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绍翔;台职院与爱华集团加强产学合作[N];台州日报;2010年
2 任爱青;产学合作破解电子人才供求难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关璇;“知识转移论坛”力推莞港合作[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芳;知识转移论坛2010力推莞港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恒;进入中国市场 知识转移是挑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6 高雪娟;开创产学合作的新方法[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董小英;知识转移之道[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徐飞鹏;干部考察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N];北京日报;2004年
9 马雪泉;浅谈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审计报;2004年
10 记者 李珂;我省加强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管理[N];福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文;基于知识的产学合作创新:边界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彭玲;众包平台用户接受与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刘冰峰;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易加斌;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沟通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晓宇;ERP实施中知识转移模式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许强;基于知识转移的母子公司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产学合作创新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云龙;知识传承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铜安;个体、群体、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王小趁;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知识转移过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李丹;体验深度对“企业—顾客”导向型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磊;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吴勇慧;组织内个体层面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丽娜;特许人对特许加盟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10 王磊;基于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7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4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