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视域
[Abstract]: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egitim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olicy.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olicy making,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benign cycl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making by using the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 the growth limit and the three models of the rich becoming richer.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o promot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policy, to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o guide the vulnerable groups to express their interests in the for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理学院;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民意调查与社会管理互动机制研究”(JC1001)
【分类号】:F0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洪玮;周绍森;邹常春;;问题直接基模生成法(FAJA)在企业文化管理问题研究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周红云;;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的有效参与[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3 ;网络民意表达促进中国法律法规完善[J];新闻记者;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2 王美琴;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3 刘坤;焦国明;;农业需水预测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4 谢英亮;刘贻玲;张友锋;;东江源区寻乌县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金梦;胡成;刘兰岚;孙研;;系统动力学在清河流域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6 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新军;杨建军;;基于SD-GMOP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7 程嘉;杜文;;我国“十二五”综合运输发展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韩锦春;奶牛养殖系统的诊断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9 袁正如,程立国;系统动力学在人防工程经济论证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6年04期
10 任起龙,张莹;直线振动筛模态分析及起制动过程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晓中;张耘;成小峰;陶明清;;镇江北部滨水区水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孙长雄;杨英杰;吴杨;孙艳梅;;强化共生合作理念推动东北亚区域共生发展[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段李杰;初叶萍;;电子商务环境下城市快递业的运营与监控模式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韦鹏飞;;基于SD理论的海南旅游系统规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孙文杰;魏现杰;卞真林;;作战仿真中C~3I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忠斌;周雨花;;震区道路物资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张盼娟;陈晋;;基于人员群集流动模型的火车站人员疏散策略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郑黎明;李秉生;韩会增;;软土路基后期沉降趋势预测的新方法[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9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10 张利娟;金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联合库存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杨启成;卷烟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元恒;基于系统实现的土地划区分级督察及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郭姝宇;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金萍;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苗旺;消费者视角的创新产品扩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战慧;超声波在键合换能系统接触界面的非线性传播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慧文;弘宇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磊;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闫开宇;黑龙江省创新型工业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赵宇;石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替代方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蒙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戴臻杰;基于系统思考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测定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殷倩;海洋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盛晓飞;具有需求扰动的供应链协调仿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崔惠君 ,韩尚梅;企业文化创新刍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3期
2 赖明正,富立友;如何实施企业文化的变革[J];生产力研究;2005年07期
3 胡笑寒;万迪f ;;组织混沌与组织文化变革及创新关系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元善;居欣;;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9年05期
2 刘扬;;浅析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9期
3 杨羽萱;;从沃尔夫的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得到的启示——读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有感[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徐娟;叶涛;;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商务;2009年08期
5 程艳;;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以经济为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刘婷;蔡君;;试论我国生态旅游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旅游研究;2009年04期
7 陈星博;;只有公众参与管理,社会才能和谐[J];中国改革;2007年09期
8 戚驰杰;;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9 李冰心;;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商业经济;2011年03期
10 苗津铭;赵辉;;基于沃尔夫理论的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2 徐元善;居欣;;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爱平;;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规则:正式程序[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邱鹏飞;雍国玮;郝思特·绍尔;;德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两阶段公众参与[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姜莉;彭高峰;向科;;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再认识[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润羊;花明;;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7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刘明;唐春媛;;试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 陈 剑;完善社会管理与完善公众参与[N];人民日报;2006年
2 陈丽君;明确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前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林培;推动公众参与 共创生态文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云菲 张亚萌 本报驻上海记者 杨雪华 梁s,
本文编号:2338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3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