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工与流通费用视角的流通产业演进机理探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lassical economics,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mong the division of labor, circulation expen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Circulation merchant is the product of division of labor which is caused by the full improvement of circulation efficiency. The evolution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is a changing process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 which is the result of mutual promotion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irculation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0ZK3133)
【分类号】:F014.3;F224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从才;;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2 吴涌汶;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J];探索;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程辉;;扩大内需与流通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统计数据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黄卫平;于中鑫;;后发国家分工演进中的政府作用——新兴古典框架下的一种临界状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基于规范与实证视角的分析[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姜国刚;尚井杰;;循环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工的内生演进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崔裴;;中国房地产业的行业结构研究——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马兴微;刘伟;;基于模糊数学构建流通力综合评价模型[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关丽洁;黄金峰;;振兴东北要把扩大就业放到突出位置[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宏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案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丁俊发;;“十五”中国流通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A];中物联参阅(2001)[C];2001年
8 杜丹清;;基于绿色商业发展理念的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岳峰;协会亦需更大创新[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2 实习记者 黄玉柱;充分保障城乡居民粮油食用安全[N];毕节日报;2009年
3 成都万通机电设备公司总经理 何建宏;从市场占有看东西部差距[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4 张文江;新城子镇打造辐射周边商业化城镇[N];金昌日报;2009年
5 ;深化流通改革继续扩大内需[N];中国服饰报;2009年
6 记者 祝松;食品物流产业资源整合将迎新商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7 记者 陈炜;商会反映企业诉求要协调有效[N];国际商报;2010年
8 张军花;绥化强化粮食流通体系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上创利;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2 向佐谊;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胡永亮;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闫永琴;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宋小芬;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与多样性[D];暨南大学;2008年
6 刘素月;物流产业分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理论及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刘峧;区域内城市间分工结构演变的超边际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张毓峰;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段建强;基于分工理论的运输行为演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伟;重庆市流通产业发展同城市化进程关系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周汨;基于分工理论的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3 蔡炳权;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与行业协会的生成机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胡振宇;安徽区域中心城市与门户城市分工演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亚明;区域差距的超边际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靳明;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促进机制的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母健;分工、交易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唐茂林;人力资本配置制度变迁动力研究[D];三峡大学;2006年
9 户晓莉;促进我国粮食流通技术进步的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肖鲁伟;寻租、交易成本与经济增长[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5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1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