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研究述评
【摘要】: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是转变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该领域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现状及演变、需求动力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需求动力结构合理性评估、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理论与经验依据、需求动力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失衡原因、需求动力结构调整对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和归纳,并进行简要评述,为后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需求动力结构 结构调整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JY020) 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12JDZ19)
【分类号】:F061.2
【正文快照】: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常被人们喻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额、投资额和净出口额与GDP之比或消费额、投资额和净出口额相互之比即构成一国特定时期的需求动力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就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实现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小芳;王迪明;邹存慧;;我国投资和消费结构合理区间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2 吴忠群;张群群;;中国的最优消费率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3 孙烽,寿伟光;最优消费、经济增长与经常账户动态——从跨期角度对中国开放经济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1年05期
4 张中华;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J];财贸经济;2000年01期
5 晁钢令;王丽娟;;我国消费率合理性的评判标准——钱纳里模型能解释吗?[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6 刘迎秋;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及其产出效应剖析[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11期
7 江小涓;;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8 李素文;;收入分配规则对效率的影响——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9 高天鹏;启动市场关键是调整最终消费需求结构[J];财贸研究;1990年06期
10 彭焕杰;经济稳定增长的实现——我国需求结构调节政策[J];管理世界;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俊文;史丙仑;王佳;;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情景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5期
2 杜西平;;天津市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后若干发展问题的研究[J];数据;2009年02期
3 韩平;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4 任秀梅,王作战;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均衡增长及质量控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4期
5 高长春;金晶;;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经济学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6 易培强;;论民生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7 汪同三;蔡跃洲;;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Balancing Income Distribution[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8 孙辉煌;;消费行为、产出变化与经常项目动态[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9 李炳炎;袁灏;;以利益分享机制重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10 陈冬生;马众;;浅析高房价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利影响[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地;刘佳丽;;我国经济发展“牵引力”结构畸型的生成机理及其调整对策[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江林;马椿荣;康俊;;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心理成因实证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卢丽静;郭其友;;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转变:消费主导型增长的国际经验与借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艳双;于树江;;不同类别住宅需求比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稻葵;徐欣;江红平;;超高投资率的福利损失[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5期)[C];2010年
6 周小亮;;保障改善民生制度建设的理论回溯与框架构建[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沈利生;;从投资比重上升看经济增长质量[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馨月;基于收入变迁的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桂文林;子年度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牛似虎;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松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励海艇;华府家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刘娟;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何晓颖;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投资分析与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何平;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袁佳;经济增长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及优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郭均超;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许玲;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东新;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贯杰;甘肃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国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失衡与矫正[J];财经科学;2010年11期
2 谭小芳;王迪明;邹存慧;;我国投资和消费结构合理区间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3 吴丽丽;尹煜;;投资、消费关系的协调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5期
4 吴忠群;张群群;;中国的最优消费率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5 马秀岩;投资、通胀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02期
6 孙烽,寿伟光;最优消费、经济增长与经常账户动态——从跨期角度对中国开放经济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1年05期
7 李实;赵人伟;;收入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吗?[J];理论参考;2006年10期
8 黄达;;积累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J];财贸经济丛刊;1980年04期
9 杨圣明;“消费膨胀论”质疑[J];财贸经济;1989年11期
10 张中华;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J];财贸经济;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贺勇;[N];人民日报;2010年
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 史晋川;[N];浙江日报;2008年
3 湖南理工学校副校长 谢丰静 《求是》杂志社编辑 李飞;[N];证券时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恒远;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研究[J];山东经济;2001年05期
2 薛进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04期
3 唐曼程;略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04期
4 ;洪灾影响经济增长的双刃剑[J];中国投资;1998年10期
5 周建胜;测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学术论坛;1999年03期
6 刘伟;经济增长中的效率与公平[J];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09期
7 徐芳,贾彦东;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四川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8 李卫群;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研究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8期
9 陈鹏;;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08期
10 郭晔;;生命经济:持续经济增长的新路径[J];当代财经;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罗斌;;论知识流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6 张妍蕊;温新建;;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7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林金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机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生;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2 陈晓晨 整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白重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张晓 郑易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N];华夏时报;2001年
5 本版编辑 蔡荣鑫 周天芸 徐现祥;实现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N];广州日报;2006年
6 陈忠斌;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N];光明日报;2003年
7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海南省财政厅 赵逸楠;破解经济增长的斯芬克斯之谜[N];海南日报;2011年
9 徐叔衡;资本造富论[N];江西日报;2001年
10 万冬梅;产权与经济增长[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7 潘向东;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制度安排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高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3年
3 张光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邬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大平;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中国实证[D];湖南大学;2003年
7 吴明哲;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厦门大学;2001年
8 周莹玉;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增长[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王凌云;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1年
10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8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8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