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经济与地区收入差异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30 09:08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地区收入差异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的苏浙沪两省一市因其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经济要素的大量集聚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的中心区域,为什么长三角地区有着较高的收入水平?地区收入差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本文尝试对传统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地区收入差异和集聚经济的理论进行归纳与综合,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背景,全面分析地区收入差异和集聚经济问题。文章从集聚经济的微观基础出发,主要基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从区域分工外部性、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外部性、公共产品外部性与城市集聚外部性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集聚经济的形成机制,集聚经济引发地区收入差异机制;在一个简化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一个工资收入方程,从数理上证明了集聚经济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市场获得与工资收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地探求集聚经济与地区收入差异之间的关系,本文以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四个外部性的角度详细地描述了长三角各城市的集聚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4?2002-2012年上海市和江苏省各市王资收入趋势变化图??
图3.?5?2002-2012年浙江省各市工资收入趋势变化图??3.?2.?2长H角地区的收入差异??
03C^JCSlCMCNICSl〇qCS3〇gC^CS3??图3.?6?2002-2012年长H角巧城市工资收入的平均差、标准差、极差柱形图??观察图3.6可发现,极差值除了在2005年有所减小W外,其他年份都在上升,??由2002年的B526元增长到2012年的42856元,其中最大值均来自于上海,最小值??来源于淮安(共6年)或宿迁(共5年)。类似地,平均差从2002年的2942元增长??到2012年的6661元,标准差由2002年的3540元增长到2012年的8419元。W上3??个指标值的增长说明长=角地区间绝对工资收入差异在不断扩大。这种绝对差异的扩??大一方面来源于确实存在的地区差异,也可能来源于各城市工资收入绝对值的普遍大??幅度增长,所W需要进一步考量相对差异程度来剔除这种影响。??相对差异程度指标有极值比率、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等。极值比率指的是最大指??标数值与最小指标数值的比值。变异系数考量的是各指标值的相对变异程度,通常是??标准差和其平均数的比值。基尼系数则是考察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数通常在0-1之间。这兰个指标的数值越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部性、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经济增长[J]. 李煜伟,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2]产业集聚提高了城市生产率吗?——城市规模视角下的门限回归分析[J]. 孙晓华,郭玉娇. 财经研究. 2013(02)
[3]长三角大都市区空间溢出与城市群集聚扩散的空间计量分析[J]. 毕秀晶,宁越敏. 经济地理. 2013(01)
[4]市场获得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增长[J]. 赵永亮. 南开经济研究. 2012(06)
[5]出口开放、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研究——新经济地理观点[J]. 王晓硕,王维国. 软科学. 2012(07)
[6]空间交易成本、市场获得与企业区位[J]. 王良举. 南大商学评论. 2012(02)
[7]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工资差异:原因及趋势[J]. 刘海洋,马靖,宋巧. 中国软科学. 2012(05)
[8]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 张学良.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3)
[9]市场获得与区域发展差距:来自中国城市经济的实证[J]. 许德友. 世界经济文汇. 2012(01)
[10]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准公共物品进化博弈[J]. 于晶,刘臣,单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2)
博士论文
[1]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 刘修岩.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 陈丽琼.浙江大学 2011
[2]多样化、专业化与长三角都市集聚经济[D]. 徐肖和.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6460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4?2002-2012年上海市和江苏省各市王资收入趋势变化图??
图3.?5?2002-2012年浙江省各市工资收入趋势变化图??3.?2.?2长H角地区的收入差异??
03C^JCSlCMCNICSl〇qCS3〇gC^CS3??图3.?6?2002-2012年长H角巧城市工资收入的平均差、标准差、极差柱形图??观察图3.6可发现,极差值除了在2005年有所减小W外,其他年份都在上升,??由2002年的B526元增长到2012年的42856元,其中最大值均来自于上海,最小值??来源于淮安(共6年)或宿迁(共5年)。类似地,平均差从2002年的2942元增长??到2012年的6661元,标准差由2002年的3540元增长到2012年的8419元。W上3??个指标值的增长说明长=角地区间绝对工资收入差异在不断扩大。这种绝对差异的扩??大一方面来源于确实存在的地区差异,也可能来源于各城市工资收入绝对值的普遍大??幅度增长,所W需要进一步考量相对差异程度来剔除这种影响。??相对差异程度指标有极值比率、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等。极值比率指的是最大指??标数值与最小指标数值的比值。变异系数考量的是各指标值的相对变异程度,通常是??标准差和其平均数的比值。基尼系数则是考察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数通常在0-1之间。这兰个指标的数值越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部性、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经济增长[J]. 李煜伟,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2]产业集聚提高了城市生产率吗?——城市规模视角下的门限回归分析[J]. 孙晓华,郭玉娇. 财经研究. 2013(02)
[3]长三角大都市区空间溢出与城市群集聚扩散的空间计量分析[J]. 毕秀晶,宁越敏. 经济地理. 2013(01)
[4]市场获得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增长[J]. 赵永亮. 南开经济研究. 2012(06)
[5]出口开放、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研究——新经济地理观点[J]. 王晓硕,王维国. 软科学. 2012(07)
[6]空间交易成本、市场获得与企业区位[J]. 王良举. 南大商学评论. 2012(02)
[7]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工资差异:原因及趋势[J]. 刘海洋,马靖,宋巧. 中国软科学. 2012(05)
[8]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 张学良.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3)
[9]市场获得与区域发展差距:来自中国城市经济的实证[J]. 许德友. 世界经济文汇. 2012(01)
[10]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准公共物品进化博弈[J]. 于晶,刘臣,单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2)
博士论文
[1]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 刘修岩.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 陈丽琼.浙江大学 2011
[2]多样化、专业化与长三角都市集聚经济[D]. 徐肖和.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46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