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农户行为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1 03:0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19处提及信息、信息化、信息网络等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策略。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农业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对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也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的发展,也出现了农户信息需求与政府信息供给没有有效对接的突出问题,因此急需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技术、政策、农产品价格等信息,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向农户提供“有用”、“会用”和“用得起”的农业信息服务仍然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研究将以农户信息需求为中心,向农户提供急需的信息服务,从而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特别是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入手,调查农户的信息需求的现状。另外...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
1.2.1 国外农业信息化研究
1.2.2 国内农业信息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针对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2.1.1 农业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1.2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2.2 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供求理论与农业信息的供求关系
2.2.2 搜寻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
2.2.4 经济增长理论与农业经济信息化
2.2.5 制度经济学与农业经济信息化
2.3 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理论
2.3.1 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2.3.2 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3.1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状况
3.1.1 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3.1.2 农业信息体系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3.1.3 农业信息服务手段日益丰富
3.1.4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
3.1.5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条件日趋完善
3.1.6 农业信息化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3.2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3.2.1 数据调查说明
3.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3.3.1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
3.3.2 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3.3.3 农业经营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较低
3.3.4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普遍
3.3.5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3.3.6 农民的文化、信息素质偏低,农业信息人才缺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1 农业信息化测度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构建依据
4.1.2 指标及解释
4.2 测算方法的选择
4.2.1 综合指数法
4.2.2 波拉特法
4.2.3 两种方法的比较
4.3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4.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测度过程
4.3.3 测度结果分析
4.4 基于波拉特法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4.4.1 第一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4.4.2 第二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4.4.3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4.4.4 测算结果分析
4.5 信息化对辽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实证分析
4.5.1 理论基础
4.5.2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模型构建
4.5.3 数据来源
4.5.4 模型的回归分析
4.5.5 结论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分析
5.1 信息化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
5.1.1 信息化对农户生产意向的影响
5.1.2 信息化对农户生产技术采用的影响
5.1.3 农业信息化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
5.1.4 信息化对农户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
5.2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化的影响
5.2.1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就业职业选择的影响
5.2.2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地域选择的影响
5.2.3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程度
5.3 信息化对农户生活、生计的影响
5.3.1 信息化对农户健康的影响
5.3.2 信息化对教育和培训的影响
5.3.3 信息化对农户社会资本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农业信息化总水平趋于改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6.1.2 信息化投入效果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6.1.3 农户信息需求更趋于理性,“卖难”仍是信息需求焦点
6.1.4 信息化对农户的生产、生活、非农化等方面的作用明显
6.2 政策建议
6.2.1 围绕信息服务基础建设,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6.2.2 引进新信息技术手段,培育新信息农民
6.2.3 围绕产业发展做信息服务,加速信息资源整合
6.2.4 借助“12316”延伸服务范围,加强省级信息网络建设
6.2.5 引入“第三方”信息服务体,培育信息市场
6.2.6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
论文图表统计
本文编号:4021956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
1.2.1 国外农业信息化研究
1.2.2 国内农业信息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针对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2.1.1 农业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1.2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2.2 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供求理论与农业信息的供求关系
2.2.2 搜寻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
2.2.4 经济增长理论与农业经济信息化
2.2.5 制度经济学与农业经济信息化
2.3 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理论
2.3.1 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2.3.2 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3.1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状况
3.1.1 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3.1.2 农业信息体系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3.1.3 农业信息服务手段日益丰富
3.1.4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
3.1.5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条件日趋完善
3.1.6 农业信息化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3.2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3.2.1 数据调查说明
3.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3.3.1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
3.3.2 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3.3.3 农业经营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较低
3.3.4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普遍
3.3.5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3.3.6 农民的文化、信息素质偏低,农业信息人才缺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1 农业信息化测度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构建依据
4.1.2 指标及解释
4.2 测算方法的选择
4.2.1 综合指数法
4.2.2 波拉特法
4.2.3 两种方法的比较
4.3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4.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测度过程
4.3.3 测度结果分析
4.4 基于波拉特法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4.4.1 第一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4.4.2 第二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4.4.3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4.4.4 测算结果分析
4.5 信息化对辽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实证分析
4.5.1 理论基础
4.5.2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模型构建
4.5.3 数据来源
4.5.4 模型的回归分析
4.5.5 结论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分析
5.1 信息化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
5.1.1 信息化对农户生产意向的影响
5.1.2 信息化对农户生产技术采用的影响
5.1.3 农业信息化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
5.1.4 信息化对农户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
5.2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化的影响
5.2.1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就业职业选择的影响
5.2.2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地域选择的影响
5.2.3 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程度
5.3 信息化对农户生活、生计的影响
5.3.1 信息化对农户健康的影响
5.3.2 信息化对教育和培训的影响
5.3.3 信息化对农户社会资本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农业信息化总水平趋于改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6.1.2 信息化投入效果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6.1.3 农户信息需求更趋于理性,“卖难”仍是信息需求焦点
6.1.4 信息化对农户的生产、生活、非农化等方面的作用明显
6.2 政策建议
6.2.1 围绕信息服务基础建设,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6.2.2 引进新信息技术手段,培育新信息农民
6.2.3 围绕产业发展做信息服务,加速信息资源整合
6.2.4 借助“12316”延伸服务范围,加强省级信息网络建设
6.2.5 引入“第三方”信息服务体,培育信息市场
6.2.6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
论文图表统计
本文编号:4021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4021956.html
上一篇:京津冀产业转移效应研究——基于河北技术溢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视角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