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重构及经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1:41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重构及经济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铁路 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结构重构 经济效应


【摘要】: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突破都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空间演变。中国近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城市群,随着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和宁杭甬高铁的相继通车,已成为全球高速铁路密度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开始进入高铁时代。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必然会给区域空间结构产生影响。文章以高速铁路密度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对其区域空间结构重构和经济效应的影响必然具有典型性。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重构方面,文章主要通过有无对比法,分析在有高铁和没有高铁两种情况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变化。通过分形研究得出高铁建成以后,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得到显著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市上海向四周呈密度递减趋势,城市体系呈集聚态势分布。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得出高铁建成后,每个城市接受其他城市的辐射和辐射其他城市的能力都有所增长,区域间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优化。同时子群之间以及子群内部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经济效应方面,文章主要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高速铁路的建成在一定程度扩大了高铁城市的城乡差距。总体而言,在区域空间结构方面,高速铁路大大提高了长三角区域的通达性和整体网络密度,子群之间的联系加强,区域整体呈集聚态势分布。在经济效应方面,高速铁路就是一把“双刃剑”。各城市要抓住机遇,以高速铁路为支撑,加强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产业转移。
【关键词】:高速铁路 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结构重构 经济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32.8;F29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7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9-10
  • 1.2.1 研究思路9-10
  • 1.2.2 研究方法10
  • 1.3 文献综述10-15
  • 1.3.1 国外相关研究10-12
  • 1.3.2 国内相关研究12-15
  • 1.4 创新点及难点15-17
  • 第二章 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基础17-22
  • 2.1 空间结构相关理论17-19
  • 2.1.1 核心—边缘理论17
  • 2.1.2 中心地理论17-18
  • 2.1.3 增长极理论18
  • 2.1.4 点—轴发展理论18-19
  • 2.2 交通与区域空间结构19-20
  • 2.2.1 交通对区域空间外部形态的影响19
  • 2.2.2 交通对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19-20
  • 2.3 相关概念界定20-22
  • 2.3.1 高速铁路20
  • 2.3.2 区域空间结构20-21
  • 2.3.3 区域空间结构重构21-22
  • 第三章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22-25
  • 3.1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历程22
  • 3.2 经济概况22-23
  • 3.3 产业概况23
  • 3.4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概况23-24
  • 3.5 存在问题24-25
  • 第四章 基于分形研究的高铁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25-34
  • 4.1 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序列结构的分形模型25-26
  • 4.1.1 模型构建25
  • 4.1.2 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序列结构分形研究25-26
  • 4.2 高铁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26-32
  • 4.2.1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关联性模型27-30
  • 4.2.2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集聚性模型30-32
  • 4.3 小结32-34
  • 第五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铁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34-45
  • 5.1 研究内容34-36
  • 5.1.1 网络密度34
  • 5.1.2 中心性34-36
  • 5.1.3 凝聚子群36
  • 5.2 引力模型36-37
  • 5.3 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网络分析37-43
  • 5.3.1 整体网络密度37-39
  • 5.3.2 中心性分析39-42
  • 5.3.3 凝聚子群分析42-43
  • 5.4 小结43-45
  • 第六章 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影响评估45-53
  • 6.1 研究设计45-47
  • 6.1.1 模型设计45-46
  • 6.1.2 样本选择与描述统计46-47
  • 6.2 实证结果分析47-51
  • 6.2.1 单变量分析47-48
  • 6.2.2 基准回归分析48-51
  • 6.3 小结51-53
  • 第七章 结语53-55
  • 7.1 结论部分53-54
  • 7.2 存在的不足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淮安等八城市申请加入长三角城市群[J];城市规划通讯;2004年24期

2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9期

4 ;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中的“一体化”新合作[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3期

5 李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6 张建伟;陈颖佳;;演化理论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整合研究[J];城市;2010年02期

7 陶甄宇;;国家高铁战略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都市圈[J];交通与运输;2010年05期

8 李晓西;卢一沙;;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演进及区域协调发展[J];规划师;2011年01期

9 肖金成;;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与高铁网络体系建设[J];发展研究;2014年05期

10 ;长三角城市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J];城市观察;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海燕;袁新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王煜坤;黄建中;;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与空间布局演变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秀;于静;勇应辉;;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5 张锋;;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施祖麟;毕亮亮;;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润生;余建忠;;“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挑战与机遇[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寿松 张炜 姚玉洁;长三角城市群实现“雁阵齐飞”[N];华东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郑蔚;长三角城市群同绘宏图齐跨越[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郑蔚 吴越;长三角城市群 竞争力持续增强[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熊珠琴;长三角城市群拓展合作领域[N];泰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丁辉 通讯员 许恺京;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合作再度“发力”[N];嘉兴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三方面促长三角城市群转型发展[N];东方早报;2012年

7 记者 季明 何欣荣 章苒;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核心在于国际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本报记者 何苗;谋利益共享长三角城市群再扩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刘新红 张启山;长三角城市群织成“1小时高铁网”[N];科技日报;2013年

10 刘一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机遇[N];常州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伟;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的现状和趋势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范仕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景气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4 蔡海峰;城市群功能专业化分工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芦雅红;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效率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孙明月;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重构及经济效应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7 郑瑛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毛巧梅;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与效率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9 余初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竞合关系与南京的战略选择[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6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06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