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区综合交通通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22:17
本文关键词:东北经济区综合交通通达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综合交通 ArcGIS MapInfo 通达性 东北经济区
【摘要】:交通是客运流、货物流和信息流等实现空间转移和流动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交通对一个区域发展的影响既表现在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铁路等单一交通网络对区域的促进带动或制约影响,同时又表现在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铁路、航空等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对区域的促进带动或制约影响。通达性是评价区域交通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区域的通达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系统掌握区域交通状况意义重大。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10年多来,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于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对现有交通设施的高效利用,实现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高度保障,客运流、货物流和信息流的高速流通,打造区域交通网络枢纽和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全面实现振兴目标意义深远。此外,东北经济区三面毗邻边境,交通通达性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更为接近。 本文基于研究背景的学习和对东北经济区及交通现状的认识,探讨与交通通达性相关概念和交通通达性评价方法,对东北经济区单一交通路网和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进行空间差异评价,,并探讨交通与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 交通通达性分析从单一交通方式通达性分析和综合性交通通达性分析两个方向出发,针对交通网络的复杂程度从成本角度出发采用基于MapInfo和MS-Excel结合求解网络通达性法和基于ArcGIS软件运用“Network analyst”扩展模块求解通达性两种方法相结合,从基于交通距离和基于交通时间两个角度入手求解通达性,对综合交通通达性的分析从单一交通复合作用和综合交通网络整体连通分析两个视角分析,并将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综合交通通达性插值图等权叠加得到更贴合实际的综合交通通达性分布图。整个分析多因素考虑、多视角入手、多方法运用、个体与整体相结合、并对不同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突出和反映关键因素和交通线路对整个区域交通通达性的影响,旨在客观评价东北经济区交通发展水平,深入分析东北经济区交通状况,更真实、准确的反映东北经济区交通空间分布状况,为东北经济区未来交通设计规划和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关键词】:综合交通 ArcGIS MapInfo 通达性 东北经济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0-11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1-12
- 1.3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12-14
- 1.4 研究思路14-15
- 1.5 研究创新15-16
- 2 区域概况16-20
- 2.1 区域简介16-17
- 2.2 交通概况17-20
- 3. 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20-27
- 3.1 基本概念和理论20-21
- 3.1.1 综合交通体系20
- 3.1.2 通达性(Accessibility)20-21
- 3.1.3 交通经济带21
- 3.2 数学计算模型21-22
- 3.3 技术方法22-27
- 3.3.1 网络分析技术22-25
- 3.3.2 综合加权叠加25-26
- 3.3.3 空间插值方法26-27
- 4 东北经济区通达性计算和分析27-42
- 4.1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29-30
- 4.2 单一交通网络通达性分析30-37
- 4.2.1 高速公路网络通达性分析研究30-32
- 4.2.2 公路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32-33
- 4.2.3 航空线网络通达性研究33-35
- 4.2.4 铁路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35-37
- 4.3 综合交通通达性分析37-42
- 5 交通通达性与经济、人口相关性分析42-45
- 5.1 交通与经济关联性42
- 5.2 交通与人口关联性42-45
- 6 总结与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贤腾;顾朝林;;南京城市交通方式可达性空间分布及差异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2期
2 董大朋;陈才;;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系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洁;陆锋;;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区位与交通可达性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4 李平华,陆玉麒;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5 陈洁;陆锋;程昌秀;;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6 张生瑞;王超深;徐景翠;;基于时间阻抗函数的路网可达性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7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中国航空客运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8 金凤君,王姣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9 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10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徐建;王s
本文编号:1069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6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