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式联运港 博弈论 投资建设模式 运营管理模式
【摘要】:多式联运港是指与港口相连的提供集装箱装卸、仓储、运输服务的枢纽节点,同时还具备相关配送、分拨、代理报关报检、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等功能。多式联运港在我国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作为各运输方式的衔接点,是多式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对多式联运港的投资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尤其是西部内陆地区,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本文从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两个方面对多式联运港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多式联运港的定义、功能与类别进行了阐述,之后从地理位置、经济政策、相关制度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多式联运港的投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再者对相关投资理论比较分析,对博弈论在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博弈论构建了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模型,确立了投资建设项目中以政府、多式联运港主营企业、参营企业以及投资企业为主要参与人的利益关系,界定了相关参与人的职能,在由政府主导下的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项目中存在着三种博弈关系:分别为政府与主营企业针对政府补助与多式联运港建设成本的博弈;主营企业与投资企业针对多式联运港建设成本与投资企业投资额的博弈;政府与投资企业针对政府补助与投资企业投资额的博弈。在由主营企业与参营企业组成的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博弈模型中存在一种博弈关系:主营企业与参营企业针对多式联运港建设成本与参营企业投资成本的博弈。并基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两种不同环境下进行了博弈进行求解,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相应结论。根据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项目中政府、主营企业、参营企业与投资企业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博弈战略,确立了四种投资建设模式。在有参营企业参与的多式联运港建设项目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主营企业与参营企业都选择高额建设成本与高额投资成本战略,若参营企业具有运输优势,参营企业将选择高额运营投资成本战略,以联合运营的形式参与多式联运港的日常运营。若参营企业同时具备运输资源优势与建设资源优势,参营企业将同时选择高额建设投资成本与高额运营投资成本战略,不仅多式联运港的建设规模较大,运营条件较好,且企业之间的多式联运衔接度更高,此时多式联运港具备开展股权型联合运营管理模式的能力。并对多式联运港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分为三种运营管理模式:自主型独立运营管理模式,契约型联合运营管理模式,股权型联合运营管理模式。并分别对各运营管理模式的资产结构、企业责权利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惠农内无水港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博弈模型对惠农内陆无水港进行了投资建设模式与运营管理模式的预测,并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与相关数据对该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多式联运港 博弈论 投资建设模式 运营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52.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外多式联运港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研究现状12-13
- 1.2.3 国内外多式联运港运营管理的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15
- 1.3.1 研究目标14
- 1.3.2 研究内容14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15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7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技术路线15-17
- 第2章 多式联运港相关理论研究17-24
- 2.1 多式联运港概述17-20
- 2.1.1 多式联运港的定义17-18
- 2.1.2 多式联运港的分类18-19
- 2.1.3 多式联运港的功能19-20
- 2.2 多式联运港发展现状研究20-23
- 2.2.1 国外多式联运港发展现状20-22
- 2.2.2 国内沿海多式联运港发展现状22
- 2.2.3 国内西部多式联运港发展现状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多式联运港投资方法研究24-36
- 3.1 我国多式联运港投资影响因素24-26
- 3.1.1 区域位置影响因素24-25
- 3.1.2 投融资制度影响因素25
- 3.1.3 经济影响因素25-26
- 3.1.4 宏观政策影响因素26
- 3.2 相关投资理论研究26-30
- 3.2.1 企业投资理论26-28
- 3.2.2 政府投资控制理论28-29
- 3.2.3 博弈论29-30
- 3.3 博弈论在多式联运港投资中的可行性研究30-34
- 3.3.1 多式联运港投资体制的基本现状及趋势30-31
- 3.3.2 博弈论在多式联运港投资研究中的可行性31-32
- 3.3.3 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中的博弈关系32-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基于博弈论的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研究36-57
- 4.1 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36-37
- 4.1.1 博弈假设36-37
- 4.1.2 影响因素37
- 4.2. 多式联运港成本与收益研究37-40
- 4.2.1 政府成本收益研究37-38
- 4.2.2 主营企业成本收益研究38-39
- 4.2.3 普通投资企业成本收益研究39
- 4.2.4 参营企业成本收益研究39-40
- 4.3 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博弈模型构建40-49
- 4.3.1 参与人的确定40-42
- 4.3.2 博弈过程表述42
- 4.3.3 政府、主营企业与普通投资企业的博弈模型构建42-46
- 4.3.4 主营企业与参营企业的博弈模型构建46-49
- 4.4 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博弈模型求解及结论49-56
- 4.4.1 经济发达地区的多式联运港博弈模型求解49-52
- 4.4.2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多式联运港博弈模型求解52-55
- 4.4.3 博弈结论55-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多式联运港运营管理研究57-65
- 5.1 多式联运港运营管理模式的确定57-59
- 5.1.1 投资建设对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57-58
- 5.1.2 建设规模对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58-59
- 5.1.3 运营管理模式的确定59
- 5.2 各运营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分析59-62
- 5.2.1 自主型独立运营管理模式59-60
- 5.2.2 契约型联合运营管理模式60
- 5.2.3 股权型联合运营管理模式60-61
- 5.2.4 相关企业职能61-62
- 5.3 各运营管理模式的资产结构分析62-63
- 5.4 各运营管理模式的企业责权利分析63-64
- 5.5 本章小结64-65
- 第6章 案例分析65-71
- 6.1 惠农内陆无水港案列分析65-70
- 6.1.1 惠农内陆无水港基本概况65-66
- 6.1.2 惠农无水港投资运营预测及博弈分析66-68
- 6.1.3 博弈均衡结论验证68-69
- 6.1.4 惠农无水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69-70
- 6.2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泉水;多式联运讲座(11)——第六讲 多式联运单证[J];集装箱化;2003年11期
2 王泉水;多式联运讲座(15) 第八讲 多式联运单证的证据效力(之四)[J];集装箱化;2004年06期
3 项望东;访加归来谈内陆地区多式联运[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5年06期
4 ;我国首个内陆多式联运集装箱研制成功[J];集装箱化;2010年08期
5 张安福;我国多式联运的现状与难题[J];集装箱化;1994年08期
6 顾思伟;欣欣向荣的欧洲《多式联运》[J];物流科技;1998年04期
7 ;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的统一[J];集装箱化;1998年05期
8 集;我国已批准12家经营多式联运公司[J];集装箱化;1998年07期
9 黄权初;中国多式联运之发展及前景[J];集装箱化;1998年04期
10 刘腊春;中远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多式联运业务[J];集装箱化;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现代物流中的多式联运及其法律问题[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沈以文;;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信息系统[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丁、杨运涛;五大因素挡路多式联运[N];中国交通报;2004年
2 吕一之;多式联运在欧美[N];国际商报;2001年
3 台冰;多式联运中的若干法律问题[N];国际商报;2004年
4 吕一之;多式联运一瞥[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5 靖红;美铁路多式联运量大幅上扬[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6 李刚;建立多式联运中心[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7 王军锋;多式联运:宁波港拓展腹地的关键[N];国际商报;2006年
8 冬隆;美国又掀多式联运变革潮[N];国际商报;2006年
9 栾国揕;多式联运法律环境何时解套[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柴凤伟;多式联运缘何难?[N];现代物流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彩雯;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孙彬;多式联运供应链的协调与协同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熊桂武;带时间窗的多式联运运输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蒋洋;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优化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占中;基于Petri网的多式联运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杨X;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及其经济组织[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晗;多式联运港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京海;基于小波支持向量机的多式联运风险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吕琪;我国多式联运立法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杨钦;基于系统稳定性的多式联运场站资源配置[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邱甜华;考虑碳排放的A公司多式联运网络数字刻画与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许雪青;基于可靠度的长大物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钱晶晶;低碳环境下多式联运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翔;基于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多式联运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罗鹏;多式联运信息整合的框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8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8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