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多式联运流程及其规范化管理研究——以大连为例
本文关键词: 国际航运中心 多式联运流程 规范化管理 出处:《求索》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正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际航运中心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多式联运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也为航运中心的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国际航运中心多式联运流程具有涉及主体多、过程复杂、信息流开放等特征,其基本流程主要包括货物交接流程、单证换取或登记流程、进出口手续办理流程、相关费用收取流程、检验检疫流程、理赔流程、场站与经营人合作流程等方面。应加快构建物流标准化体系、综合枢纽功能管理体系、运输通道综合效能优化体系、信息网络支持体系、复合型人才支撑体系等规范化管理体系,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多式联运的健康、规范发展。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grated transport industry, multimodal transport is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as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process also creates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ipping center. The multimodal transport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is characterized by many involved subjects, complex process, open information flow and so on. Its basic flow mainly includes the flow of goods handover, the flow of exchange or registration of documents,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import and export formalities,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related fees, the process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he process of settling claims,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ntegrated hub fun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portation channel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network support system, etc. Complex talent support system and othe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multimodal transport health,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大连大学法学院;
【基金】:大连市科技局项目“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构建中多式联运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2010D13ZC120)
【分类号】:F5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樊润洁;;浅谈多式联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J];内江科技;2010年08期
2 王杨X;;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效率问题探析[J];综合运输;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戴恩勇;集装箱多式联运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马彬;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莹茜;;我国《海商法》下港口经营人法律地位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4年07期
2 王少帅;;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风险防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年16期
3 夏亮;;公私法互动影响下海员外派机构的法律定位——以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为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08期
4 徐丽丽;;船舶融资租赁下的侵权法律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2015年25期
5 谢海红;刘瑛;;公铁联运配送方案优化[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李成;盖宇仙;颉栋栋;;构建铁路物流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4期
7 杨菊花;朱昌峰;;基于Ⅱ阶段法的应急物资运输路径选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8 陈静;;新交通大部制改革对推进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意义[J];集装箱化;2013年07期
9 赵百岗;;完善我国《海商法》关于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迟延交付赔偿责任的立法建议[J];集装箱化;2013年09期
10 侯利强;;《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海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J];海大法律评论;2011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蒋跃川;海上货物运输中货方诉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郑志军;国际海运承运人之履行辅助人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洪雁;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朱文英;货物多式联运价值增值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程一航;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付晓凤;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安全管理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刘雪;光船租赁权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10 张岳令;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静;论船舶抵押融资中银行的风险控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詹玉萍;论“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莉莉;论FOB卖方在海上货物运输下的利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文军;集装箱多式联运成本控制优化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妍;提单持有人权利义务源泉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张涛;无单放货保函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杨沛欣;海上货物运输中港站经营人的法律地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孙霁琛;创设船舶用益物权制度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陆玉;论定期租船合同的法律性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韩振兴;我国共同海损制度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俊辰,郭爱英;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2 白雪洁,王鹏姬;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赵广华;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探析[J];财贸经济;2004年10期
4 王涛;王刚;;一种多式联运网络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模式[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10期
5 魏众;申金升;黄爱玲;张智文;石定寰;;多式联运的最短时间路径-运输费用模型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8期
6 袁虹,陆化普;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模型与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7 靳文舟,温惠英,章倩;浅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与格局[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1期
8 张维,潘福铮;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杨晓梅;我国多式联运系统的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海运;1999年05期
10 王云鹏,王占中,鹿应荣,钱小小;基于数据仓库的多式联运物流决策支持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杨X;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及其经济组织[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蕴;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2 刘永辉;国际多式联运研究与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3 高媛丽;东北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4 唐琳;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法律地位[D];吉林大学;2004年
5 施俊庆;集装箱无缝运输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喜忧参半[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年07期
2 李俊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喜也有忧[J];中国储运;2003年01期
3 许文 ,高谦;大连担负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J];银行家;2004年06期
4 韩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金融服务业[J];中国水运;2005年08期
5 刘斌,咸小鹏;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伟大复兴[J];世界海运;2005年01期
6 许培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水运;2006年07期
7 李勤昌;;关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策略[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8 韩汉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9 张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展望[J];上海经济;2006年09期
10 杨大海;肖瑜;;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对策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剑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周鑫扬;;发展深圳航运业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浅议[A];中国航海学会1997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7年
3 林治华;;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与对策[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宁;张耀光;;大连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泉;陈辉;;要素集聚、价值转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6 张仁颐;;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型和升级[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7 张仁颐;;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型和升级[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申春生;;做大做强湛江航运业 为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基础的建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杨建勇;;创新跨地区港口合作发展机制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10 ;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新;大连市长放言 10年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N];中国水运报;2004年
2 记者 朱勇;辽宁加快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N];中国水运报;2004年
3 董志斌;举全省之力把大连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N];大连日报;2004年
4 ;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发展的核心目标[N];大连日报;2005年
5 曹智 高爽;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号召 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N];辽宁日报;2004年
6 张菁华 李文鹏;档案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导航[N];中国档案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焦红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迈入功能建设新阶段[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顾力邋胡荣山;软实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杨丽娟邋本报记者 杨莉;良好软件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本报驻沪记者 赵虎;上海迈向国际航运中心任重道远[N];中国水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裴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张颖华;港航产业成长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徐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4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杰;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刘爱民;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李亚军;航运中心建设中涉港行业资金投入分配及其效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丽红;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李智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震东;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彭定贵;防城港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秦丽静;基于集对分析的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邹丹;稳定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曲宁;大连港建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8 郝夕文;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与青岛港发展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9 唐秀敏;港城关系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丽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之人力资源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34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53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