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1644-1949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运输格局变迁初探

发布时间:2018-03-18 19:10

  本文选题:粮食供需 切入点:粮食运输 出处:《资源科学》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粮食生产、粮食供需和粮食运输变化等角度,采用对比分析、交互引证等方法,分析1644-1949年(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运输格局的变迁过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清代,粮食富余区主要是湘、鄂、赣、皖,粮食不足区主要是闽及粤琼地区。清中后期,川渝和东北地区由粮食自足区变成粮食富余区,同时,苏、浙、京津冀、豫、鲁等成为粮食不足区;民国时期,粮食不足区进一步扩大,而皖、赣、湘、桂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粮食富余区;2清代粮食运销以水运为主,陆运为辅,粮食流通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国时期,川渝不再作为粮食输出省份,皖及东北地区成为主要供应地,鄂成为重要的粮食中转省份。同时粮食运销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北方粮食运输形成了铁路和海运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南方依然以水运为主,但受到铁路运输和进口粮食的冲击;3经济科技发展、人口增长和变迁、漕运衰落是促使粮食运输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铁路和轮船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极大地便利了粮食运输,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与此同时,新的粮食运输网络带动了沿线城镇经济发展。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in production,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and grain transport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grain transportation pattern from 1644-1949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ross-cita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grain surplus areas were mainly Hunan, Hubei, Jiangxi, Anhui, and the grain deficient areas were mainly Fujian and Guangdong and Haina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the grain self-sufficient areas in Sichuan, Chongqing and Northeast China became grain surplus areas, and at the same time, Jiangsu, Zhejiang, Jiangsu, Zhejiang,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grain shortage areas were further expanded, while Anhui, Jiangxi, Hunan, Guangxi and Northeast China were the main grain surplus areas in the Qing Dynasty. Grain circulation mainly flows from underdeveloped areas to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ichuan and Chongqing ceased to be grain exporting provinces, and Anhui and Northeast regions became the main supply places. Hubei became an important province of grain transit. At the same time, the mode of grain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 transportation of grain in the north formed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of railway and sea transportation; in the south, water transportation was still the main mode. However,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and imported grain,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changes, The decline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promoted the change of grain transportation pattern. The new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such as railways and ships, greatly facilitated grain transportation and promot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rai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grai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has driv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owns along the rout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3400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11CB952001)
【分类号】:F326.11;F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芳;;清代前期安徽在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宋小青;欧阳竹;;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3 邓永飞;;清代湖南米谷外运量考察[J];古今农业;2006年02期

4 曹雪;金晓斌;周寅康;;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5 叶瑜;方修琦;任玉玉;张学珍;陈莉;;东北地区过去300年耕地覆盖变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3期

6 王振科,衣保中;试论清末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形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6期

7 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的粮食流通[J];历史档案;1995年01期

8 张海英;清代江南地区的粮食市场及其商品粮流向[J];历史教学问题;1999年06期

9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J];历史研究;1995年04期

10 王笛;清代四川人口、耕地及粮食问题(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芳;;清代前期安徽在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汪志国;;近代安徽自然灾害与人口的变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春芳;;清末至抗战前安徽稻米加工业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春芳;;稻米贸易与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王红曼;;四联总处对战时银行机构的法律监管[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7 王春芳;;清末至抗战前安徽在全国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8 石庆海;王倩;;1928年安徽人口普查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9 侯竹青;;太平天国奠都前后南京人数剧减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10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经营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宣城市油菜种植农业气象技术指标研究[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生海;;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以天水移民为研究视角[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4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沈祖炜;;1895~1927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6 虞和平;;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徐晓望;;妈祖信仰及其文化精神[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治顺;朱大岗;江思鑫;张瑞丰;;广义农业地质学初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5)[C];1993年

9 朱浒;;从插曲到序曲:河间赈务与盛宣怀洋务事业初期的转危为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罗其友;;农业区域发展学科建设问题[A];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淑萍;我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协同的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赵国壮;从“自由市场”到“统制市场”:四川沱江流域蔗糖经济研究(191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正良;略论中央苏区时期的粮食工作[D];湘潭大学;2010年

3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苗苗;对赣闽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再认识[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欣华;明代疫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勃;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谢勇军;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马建辉;文景、贞观、康雍乾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玉平;蔡运龙;;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力预测——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乌兰图雅,张雪芹;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的变迁[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4 李为,张平宇,宋玉祥;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动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5年01期

5 李秀彬;地区发展均衡性的可视化测度[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6 蔡运龙,傅泽强,戴尔阜;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7 曾希柏,陈同斌,林忠辉,胡清秀;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和化肥增产效率的区域分异[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8 殷培红;方修琦;田青;马玉玲;;21世纪初中国主要余粮区的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9 何凡能;葛全胜;戴君虎;林珊珊;;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J];地理学报;2007年01期

10 林珊珊;郑景云;何凡能;;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J];地理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爱华;1775-1850年山东移民东北与山东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邓克尔·尼尔森·拉斯;关注中国在全球石油运输格局中的作用[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年10期

2 陈荫三 ,杨铭;高速公路联网后的综合运输格局[J];综合运输;2005年04期

3 徐树春;未来天津港口铁路运输格局初探[J];铁道货运;2003年02期

4 银红武;;国际运输格局的变化趋势与航运企业的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牛艳玉;治超切忌“本末倒置”[J];运输经理世界;2005年04期

6 王博;;货运点评[J];商用汽车新闻;2011年46期

7 龙自强;分步实施 循序渐进——铁路企业运价改革的方向及途径[J];综合运输;1997年12期

8 刘静;;北方主要煤炭下水港口发展情况[J];港口经济;2014年04期

9 段东霞;徐印州;;从价格看高铁与民航的客运竞争及影响[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斯硕;京广高铁贯通重塑运输格局[N];中国证券报;2012年

2 见习记者 黄凌 记者 常诗纯;福州交通运输格局面临改变[N];福州日报;2013年

3 ;钢煤行业预警 运输格局生变[N];中国商报;2014年

4 张红社;大西高铁改变运城交通运输格局[N];中国信息报;2014年

5 特约分析师 孟海;六港煤价齐涨 环保施压运输格局思变[N];现代物流报;2013年

6 通讯员 卢金成;铁路冲击淮安运输格局[N];中国水运报;2005年

7 张子卓 薛作仁 谢华均;我省加快构建大进大出运输格局[N];云南日报;2006年

8 黄庆丰;化学品运输格局或将发生变化[N];中国水运报;2014年

9 张贵峰;京沪高铁票价能否更“平民”[N];华夏时报;2006年

10 肖擎;让便捷交通带动深度融通[N];湖北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630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630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4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