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系统演化
本文选题:交通运输经济学 切入点:国际航运中心 出处:《中国航海》2014年03期
【摘要】:运用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对国际航运中心系统的演化条件、动力进行分析。建立国际航运中心自组织演化的Logistic模型,将其演化过程分为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阐述国际航运中心演化过程的混沌性,即区域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港口能力、政策环境是国际航运中心演化的驱动力,决定了其演化动力系数r。r的不同使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化呈现出4个阶段,演化的整个过程中,r显现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周期变化。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例,探究其演化过程。
[Abstract]:The evolution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system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and the synergetic theory in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The Logistic model of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gestation period, growth period, mature stage and decline perio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os in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that is, reg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port capacity and policy environment are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presents four stages with the difference of its evolutionary dynamic coefficient r. R, and the periodic change of r shows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then from big to smal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volution.Tak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its evolu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2081;61473053)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L2014046)
【分类号】:F5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文 ,高谦;大连担负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J];银行家;2004年06期
2 刘斌,咸小鹏;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伟大复兴[J];世界海运;2005年01期
3 李晓娜,韩增林;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临港工业的拉动作用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年03期
4 杨大海;肖瑜;;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对策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4期
5 何骏;;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J];上海企业;2007年01期
6 蔡德林;;关于争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7年01期
7 丁安华;;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未来[J];中国远洋航务;2007年07期
8 徐剑华;;国际航运中心应扬长避短求发展[J];世界海运;2008年05期
9 张爱国;张忠东;王翔;张娜;;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港口经济;2009年01期
10 王学锋;李理;朱墨;;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保险服务功能作用[J];水运管理;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剑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周鑫扬;;发展深圳航运业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浅议[A];中国航海学会1997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7年
3 林治华;;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与对策[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宁;张耀光;;大连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泉;陈辉;;要素集聚、价值转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6 张仁颐;;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型和升级[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7 张仁颐;;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型和升级[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申春生;;做大做强湛江航运业 为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基础的建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杨建勇;;创新跨地区港口合作发展机制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10 ;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新;大连市长放言 10年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N];中国水运报;2004年
2 记者 朱勇;辽宁加快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N];中国水运报;2004年
3 董志斌;举全省之力把大连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N];大连日报;2004年
4 ;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发展的核心目标[N];大连日报;2005年
5 曹智 高爽;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号召 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N];辽宁日报;2004年
6 张菁华 李文鹏;档案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导航[N];中国档案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焦红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迈入功能建设新阶段[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顾力邋胡荣山;软实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杨丽娟邋本报记者 杨莉;良好软件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本报驻沪记者 赵虎;上海迈向国际航运中心任重道远[N];中国水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裴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张颖华;港航产业成长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徐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4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杰;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刘爱民;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李亚军;航运中心建设中涉港行业资金投入分配及其效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丽红;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李智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震东;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彭定贵;防城港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秦丽静;基于集对分析的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邹丹;稳定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曲宁;大连港建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8 郝夕文;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与青岛港发展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9 唐秀敏;港城关系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丽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之人力资源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28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72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