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与预测模型

发布时间:2018-04-18 20:12

  本文选题:协调性 + 协调度 ; 参考:《系统工程》2014年01期


【摘要】: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只有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获得共同发展。运用协同理论及系统协调分析方法建立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1年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度综合评价及协调发展趋势分析,利用非线性自回归分析法建立系统协调度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其不同的动态行为:稳定、周期、混沌,最后给出系统协调度的模拟与预测步骤,为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之间协调度在不断上升,且二者之间整体协调发展趋势大致朝协调度稳定状态的方向发展。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y is complicated. Only when they promote an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can they achieve common development.By using coordination theory and system coordin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 from 2002 to 2011 and the trend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analyzed.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nonlinear self-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At last,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steps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system are given, which will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 of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 is rising continuously,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s gener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stable coordination degree.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分类号】:F5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马叶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查伟雄;熊桂林;刘会林;李剑;;“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效率评价[J];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3 张丛;彭辉;;基于运输化理论的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许乃星;蒲之艳;张静晶;高智睿;;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年03期

5 石京;黄谦;吴照章;;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6期

6 柏家平;;青海省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8期

7 李连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8 汪传旭;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的定量评价[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葛新权;两个非线性混沌动力学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08期

10 余沛;杜文;池茂儒;;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系统相关性与协调性定量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马叶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杜渐;刘小明;;我国区域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成分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杨喜瑞;郑平;彭磊;;基于DEA模型的珠海交通运输系统配置效率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邸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网变化的动态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刁文利;;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6 冯鑫;罗金宝;;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1期

7 孙爱军;吴钧;刘国光;庞金亮;;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交通;2007年02期

8 王首绪;朱鹏;乔鹏;梁莎莎;;基于PCA-Entropy的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2期

9 余泳泽;武鹏;;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10 韩宝亮,关信,王巍然;一类生产函数混沌性质的讨论[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池德振;柴茜;;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2 林冬云;庄慧忠;;股票混沌动力模型探讨[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赵云;李林静;;基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江苏省铁路效率分析[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龙传华;“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夏伟怀;铁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石宝林;我国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张小平;京石高速公路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朱佳翔;都市圈交通体系结构演化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丁晓辉;城市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嘉欢;城市客运交通资源配置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玉成;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王孟伟;由交通问题引发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缺位的思考[D];西北大学;2010年

4 叶三薇;湖北省交通运输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5 李爱民;公路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利玲;西江干线航道服务水平与区域物流发展协同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瑞璇;公路交通运输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莹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麦合布拜·麦麦提明;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贾文瑞;交通管理体制对道路运输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马叶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郎志红;;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J];当代经济;2009年18期

3 葛亮;信红喜;马俊;;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2006年06期

4 邵洁;马俊;;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评价的研究[J];公路;2008年10期

5 管怀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劳动价值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孙名禄,吴育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进步贡献的计算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7 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8 赵鑫美;薛翠翠;闫婷婷;;20世纪90年代以来济南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4期

9 韩志刚;同参数估计对偶的自适应控制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2年04期

10 汤兵勇;一类动态大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型[J];控制与决策;199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志龙;考虑区域经济特征的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变化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志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晓春;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D];江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秉强;逯宇铎;;基于协调度模型的辽宁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晓楠;袁永博;;基于CWM的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09年S2期

3 李书全;朱孔国;李武;;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年01期

4 李春华;李宁;张飞;李浩;;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变动协调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0期

5 计东亚;;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3期

6 陈志;;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7 唐慧;;基于混合模拟退火算法和SVM的电网协调性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江苏商论;2010年04期

8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9期

9 蒋俊毅;罗能生;;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10 秦建国;张明明;;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能力的协调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双;韩文秀;曾珍香;;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探讨[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威;;基于投影寻踪的“工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以广东广西35地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开昌;;福建省建行储蓄存款余额的灰色预测[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杜美云;杜雪;孙鑫;刘乃刚;杨怡;;关于大型商务设施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5 肖会敏;樊为刚;;基于神经网络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6 刘凤莲;林爱文;;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晓f^;;全球煤炭产量的灰色预测模型[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顾昌耀;赵鸿飞;;航空运输战略发展规划的预测模型[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9 刘映;张岐山;;能源消费的——时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10 王帅;汤铃;余乐安;;基于Wavelet/EMD-LSSVR的分解集成预测模型及其在牛奶消费需求预测中的应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飞;科学评价方法亟待明确[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协调是我们的法宝[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海通期货研究所;沪深300行业指数β系数预测模型之比较[N];期货日报;2009年

4 山西省民用建筑设计院 刘斌;城市高层建筑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N];山西日报;2010年

5 五矿海勤 张浩;LLDPE日内价格波动区间预测模型初探[N];期货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淼;当前宏观调控更要注意总量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常志鹏;“船企标准”为造船业清障[N];经理日报;2007年

8 刘伊婷;质量抽查数据将更科学更权威[N];中国质量报;2008年

9 曾星邋记者 夏文俊;编制实施规范 完善评价方法[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张晶川;真诚待民建设和谐幸福城市[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伟;航空公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潘文辉;住宅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阵剑;基于价值网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樊胜军;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瑞;不常用备件需求预测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于冬;面向数字城市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刘元凤;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陈玉海;我国CPI预测数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陈玲;风电场风速和风功率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冠蕾;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姜X华;基于循环经济的发电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3 丁昊;区港联动型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建设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4 袁飞;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评价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姜楠;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超;清镇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夏纯欢;城市物流园区合理规模与布局选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蒋博;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孔焱;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袁敏;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69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769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