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态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本文选题:交通运输业 + 旅游业 ; 参考:《技术经济》2017年12期
【摘要】:利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理论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和GeoDa0.95软件,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态势及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平衡,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省域两业融合态势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空间分类特征;中国省域两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且呈逐年提升态势;中国各省域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非均衡化发展态势,两级集聚现象较为明显。
[Abstract]:Using the related data of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in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5, using coupling coordination theory and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combining ArcGIS10.2 and GeoDa0.95 softwa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sion sit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in China,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in China is not balanced,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m is on the low sid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 the four major economic regions of China show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ern regio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northeast region and the western region, while the situati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 China shows the spatial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step ladder" in the east, the high and the west, the lower the east, the higher the west and the lower the we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gglomeration in space between two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i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l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wo industries in China shows a non-equalization trend, and the phenomenon of two-level agglomeration is obviou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安大学综合运输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约车市场社会网络中的行为分析及政府规制策略研究”(17BJY139)
【分类号】:F512;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银波;美国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资助与扶持政策[J];综合运输;2000年06期
2 张国强,岳群;对垦区交通运输业发展走向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3 赵海燕;中国交通运输业与黑龙江省沿边口岸的发展[J];西伯利亚研究;2002年05期
4 热孜娅·哈巴斯;对新疆交通运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袁伟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轨道运输[J];综合运输;2002年02期
6 经运;上半年交通运输业的几个特点[J];综合运输;2002年08期
7 王毅;交通运输业面临“非典”考验[J];综合运输;2003年05期
8 王国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电业;2003年12期
9 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樊桦;;交通运输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途径[J];综合运输;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忠光;;科技进步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理论、方法与测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杨涛;;交通运输业绿色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王贺礼;谢运生;罗成龙;黄贞岚;;交通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凯;张晓东;;交通运输业应积极向现代物流业融入与拓展[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炜熙;张金桥;;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系统恢复的影响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娄菁;;低碳交通-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新文;;西部大开发应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泽民;杨晨;;入世对兵团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中等城市道路运政管理工作第十二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致中;;中国交通运输业与运筹学[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10 张冀新;;生产性服务-交通运输业-城市群的纵向集成创新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陆娅楠;破解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难题[N];人民日报;2008年
2 郭艳君 驻马店市天佳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推动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N];驻马店日报;2008年
3 杨传堂 交通运输部部长;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五大任务[N];经济日报;2013年
4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八月全国推开[N];中国交通报;2013年
5 记者 赫文芳;我市全力推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N];大同日报;2013年
6 实习生 王悦良;前6月 我市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4亿余元[N];攀枝花日报;2013年
7 窦桐;上半年交通运输业投资回暖[N];中国冶金报;2013年
8 记者 陈熹 通讯员 高斌 实习生 苏雪琦;交通运输业加速提质[N];湖北日报;2013年
9 记者 于宛尼;交通运输业技能竞赛决赛落幕[N];工人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李鹏飞;我市交通运输业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N];张家口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廷华;河北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7年
2 肖义勇;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统计分析[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3 林荣;山东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关系发展趋势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牟星;“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5 吴来福;公路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征管问题及解决办法[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张霞;“营改增”对云南省交通运输业实际税负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姚慧慧;“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曾颖;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政策模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贺芬芳;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陈娟;“营改增”对南昌某交通运输企业税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4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01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