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河流水路运输资源开发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基于澜沧江—湄公河的分析
本文选题:国际河流 + 开发权益 ; 参考:《中国软科学》2014年08期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河流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水路运输资源开发权益冲突愈加复杂,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尤为重要。在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水路运输资源开发权益主体的基础上,找出权益主体间的冲突点。以解决其冲突为基点,构建涵盖补偿机制、合作开发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对外协调机制等在内的权益保障机制,并对其功能的实现,提出保障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Abstract]:With the quickening pace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in China, the conflict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exploitation of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ncang-Mekong River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the conflict points between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found out. Based on resolving the confli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ts function.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国际河流水路运输资源开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12BGJ008)
【分类号】:F5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丽晖,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2 吴凤平,葛敏;水权第一层次初始分配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桂玉;赵明;李庆雷;明庆忠;;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构建设想[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5期
4 陈丽晖,曾尊固,何大明;国际河流流域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关系协调——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5 耿雷华,陈霁巍,刘恒,钟华平;国际河流开发给中国的启示[J];水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6 陈帆;澜沧江流域水质现状及影响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泽;国际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逢标;;内陆河流域区域间水权初始配置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2 何逢标;;基于AHP与TOPSI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3 李新;常福宣;陈进;;水权与初始水权分配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2期
4 陈燕飞;王祥三;;汉江流域水权初始配置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5 ;Ec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ulative Measures[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年02期
6 李勇;徐建刚;尹海伟;王宝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7 曾彩琳;黄锡生;;国际河流共享性的法律诠释[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9 李丽娟,李海滨,王娟;澜沧江水文与水环境特征及其时空分异[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10 尤卫红,何大明,郭志荣;澜沧江径流量变化与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相关性特征[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英;;天津市高教系统内水权初始分配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杜秋萍;;船舶生态补偿机制初探[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钟华平;刘恒;耿雷华;;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魏国良;;澜沧江中下游水电开发对河岸带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5 熊建新;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基于产业结构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西洞庭湖区为例[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范晓芳;;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吴凡;;浅析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开发中的国际法问题[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齐悦;大型水库生态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宋绪忠;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植被特征与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何逢标;塔里木河流域水权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张泽;国际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吴丽;城市水资源系统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翟红娟;纵向岭谷区水电工程胁迫对河流生态完整性影响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春华;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怒江州水电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亚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玉康;水库农业用水水权转让价格及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邓恒;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博弈[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雪;西藏登曲干流水电规划陆生生态评价区植被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苗丽;大湄公河次区域水电能源合作与中国的功能定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庹瑞锐;三峡工程运营后对洞庭湖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龙富;生态安全视角下澜沧江水坝建设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9 李欣;山东昌邑海洋特别保护区人工岸段生态建设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孙晓;湄公河水资源冲突与合作研究(1991-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少军;水资源与国际安全[J];百科知识;1997年02期
2 王学东,王殿武,李贵宝,刘志轩;国内外水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3 梁慧稳;流域水务一体化管理下水权配置与定价[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05期
4 周德群;资源概念拓展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1期
5 尤联元;澜沧江流域河流泥沙发展趋势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S1期
6 唐海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S1期
7 廖春花,李庆雷;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初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8 姜恒昆;以和平换水——阿以冲突中的水资源问题[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苏青,施国庆,吴湘婷;流域内区域间取水权初始分配模型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戴艳文;关于国际河流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安全的思考[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培昭;[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明;国际水法基本原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加快建设 加强管理 促进水路运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顾裕椅局长在1994年全省港航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水运;1994年07期
2 ;水路运输业务与轮渡、摆渡运输[J];水路运输文摘;1994年06期
3 钱江;沿海水上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J];水运管理;1999年09期
4 陆明生;桥梁建设与水路运输应协调发展[J];中国水运;2004年03期
5 叶维;真虹;;论水路运输外部性内部化及相关国家政策的制定[J];中国软科学;2004年09期
6 周建华;;对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的再认识[J];中国航海;2006年04期
7 陈雷;;对海上突发事件及其应急机制的思考[J];中国航海;2006年04期
8 刘红;;集装箱航运市场牛鞭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6期
9 朱国锋;;船长工作责任心测评[J];中国航海;2007年01期
10 李跃旗;;欧洲集装箱内河运输经验借鉴[J];中国航海;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姝霖;;长三角煤炭水路运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乔冰;刘敏燕;吴维平;于沉鱼;;中国水路运输大气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陈正才;;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及立法研究初探[A];危险货物运输技术与管理——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4 尹东年;於世成;林国龙;顾伟红;;上海市水路运输管理立法研究报告[A];1996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6年
5 陈明栋;陈明;罗忠义;;适用于高坝通航的船闸输水系统型式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卢士勋;杨万枫;;我国铁路、船舶冷藏运输的技术发展和应用[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建华;;我国水路运输温室气体减排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俞鹏辉;高和鸿;;论物流运输[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万乐;严新平;谭志荣;黄明;周新聪;;长江船舶防污应急体系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广;刘春桃;尹良龙;许云飞;;公路水路交通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昌军邋实习记者 练崇田;江西推进水路运输“通江达海”[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高圣;春运将有百万人次跨琼州海峡[N];中国水运报;2007年
3 李长安 韩明达 国淑菊;宽城水路运政实现25年无安全责任事故[N];承德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吴曼琴 马广龙;千里淮河首装“电子眼”[N];蚌埠日报;2009年
5 记者 罗强 通讯员 华志波;舟山水域 水路运输不温不火[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浙江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N];浙江日报;2002年
7 实习生 何才媛;老旧船舶管理新规8月起施行[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王珍珍;交通部加快交通统计信息系统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谭贤松;黄金水道油运面临发展转折[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崔劲松;大力发展水路运输 促进江西水运腾飞[N];光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长新;港航经济系统理论与数理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赵旭;现代物流理念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周国强;航运支持系统的支出预算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罗俊;基于行为分析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丽宁;基于多AGENT的智能航运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陈康;基于用户平衡原理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优化模型[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许乐平;喷水雾加湿进气减少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8 宗成强;道路运输超限货物在途安全评估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明术;近现代武汉水运对城市空间演变影响规律研究(1861年-2009年)[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芳蕾;危化品水路运输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 杨桦;水路运输项目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3 钱一平;我国国际河流水路运输资源开发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4 杨江南;我国危险品水路运输应急反应体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力;水路运输量统计方法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1年
6 罗钧韶;珠江水系水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关系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屠琳桓;水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清斌;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9 马欣;水路运输安全管理评价标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10 王晋卿;我国水路运输民事法律体系及主要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94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09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