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中国陆港的成长阶段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2 16:10
【摘要】:在短短十年间,我国己运营与规划建设的陆港急增至70个,还有众多内陆城市正在探索陆港实践。陆港不仅是沿海港口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战略,也是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众多“港口”在内陆的全面展开以及陆港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使得我们不得不在陆港建设探索的进程中抓紧研究其成长阶段特点、全国范围的陆港空间演化及陆港的城市区位特点等,以期为今后更多陆港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式。 全文共分六章,各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我国陆港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及陆港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总结梳理国内外陆港相关研究,确立研究框架、界定研究范围。 第二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实践和研究中存在的与陆港相关术语,结合本文研究目的,界定陆港概念;结合陆港概念的讨论与部分陆港规划与内在发展要求,确定成为陆港的基本标准。 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主体研究部分。第三章主要借鉴国内外港口发展以及现有陆港实践、规划与相关研究基础,探讨陆港成长过程中功能拓展的阶段性特点。 第四章,分析全国范围陆港的空间演化,通过全面梳理我国陆港运营时间及全国布局,归纳出我国陆港的时空演进特点,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的五大陆港群,讨论陆港发展可能对沿海-内陆关系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详细剖析城市区位明确的57个陆港,关注陆港在城市的布局特点,从交通、行政、物流、产业等方面,分析陆港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 第六章,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主要针对研究问题,进一步提炼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指出本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Abstract]:In a short period of ten years, the number of dry ports operated and planned in China has increased rapidly to 70, and many inland cities are exploring dry ports. Dry por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oastal ports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supply chain, but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and modern logistics in inland cities. With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many "ports" inland and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of dry ports, we hav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growth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dry ports.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dry ports in China and the urban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y por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dry ports in the futur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each chapter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the introduction part, expound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ry ports in China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ry port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entral problem of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ry port related research, establish the research framework,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the existing and dry port related terms, combined wi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define the concept of dry port;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dry ports and the planning and intern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some dry ports, the basic standards of dry ports are determined. The third, fourth and fifth chapters are the main research part of this paper.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raws lesson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ort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dry port practice, the planning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foundation, discusse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function expansion in the dry port growth process.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dry ports in the whole country, summarizes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y ports in China by combing the operating time of dry ports and the layou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finds out that there are five main ports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dry ports on the coastal-inland relationship is discussed. In the fifth chapter, 57 dry ports with clear urban locatio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ports and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portation, administr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so on. The sixth chapter, the basic conclusion 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 mainly aims at the research question, further refines the main point of view of this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睦颖;;注重孩子成长阶段的实际需求 创造舒适的小天地[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年05期

2 王惠;董芳;解伏菊;;基于GIS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变化与经营决策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红;李晓燕;吴春国;;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通达性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4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5 ;生活窗口[J];水利天地;1987年03期

6 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3阶段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0年05期

7 ;“十二五”期间汽车业面临重要战略机遇[J];内燃机与配件;2011年03期

8 叶立梅;搭建经济发展的空间舞台[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6期

9 薛娇;;丁俊发:中国物流业跨入成长阶段[J];运输经理世界;2006年09期

10 一凡;;都市铁骑新生代PALADIN[J];汽车与驾驶维修;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广洪;申继亮;李黎;;关于初中教师成长阶段及教师对培训需求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盛科荣;;辽中南都市经济区空间格局变化及其机制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3 吴聘奇;;台湾IC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和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静;杨海娟;金晓斌;周寅康;;基于成长阶段分析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以西安南郊典型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景焕;金盛华;林崇德;;科学创造人才成长历程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文新;;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曹小曙;阎小培;;穗港交通走廊通达性空间格局演化研究[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叶瑜;方修琦;;过去300年东北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惠平;;在阳光下成长[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琛;让企业成长成为习惯[N];福建工商时报;2007年

2 黄东升;步入高速成长阶段[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陶敦普;“婴儿”期间需政府帮扶成长阶段还是市场“做主”[N];东莞日报;2011年

4 记者 方烨 马俊;社科院:我国进入危机后新成长阶段[N];经济参考报;2009年

5 李培林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彭希哲;中国的新成长阶段与社会改革[N];文汇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李培林;2010社会建设:给力“新成长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长城证券 张勇;由价值成长阶段进入资金推动阶段[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王屹;新成长阶段:从经济改革过渡到全面改革[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国海证券研发中心 张永攀;振华港机进入加速成长阶段[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国海证券研发中心 张永攀;振华港机 步入加速成长阶段[N];证券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哲;基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我国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勇;IT企业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郎付山;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衰退风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彭际作;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史虹;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9 周运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股权再融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赵昶;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莎;中国陆港的成长阶段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茂国;青海东部湟水谷地城镇空间格局变化模拟[D];中南大学;2011年

3 吴晓达;民营企业成长阶段及其经营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4 曹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风险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马晓娜;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阶段性融资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师伟;基于GIS的东江地区LUCC转化趋势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王芳;我国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于茜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谭成章;科技企业孵化器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祝月升;吉林省农产品标准化成长阶段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13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413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